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昏君 > 第34章 嘉靖新政

第34章 嘉靖新政(2 / 4)

弘治朝和正德朝都是牛气哄哄。靠着宫中的张太后,比那些勋贵还要嚣张。

张家兄弟为了自家田地,和另外一家外戚周家大打出手。甚至张家兄弟牛气的时候,那些传承百年的勋贵之家都要退让三分。

在大明朝文臣一向很牛气,看不起勋戚,尤其是外戚。但张家兄弟不一样,连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都不在意。和他们发生冲突,张家兄弟一点事情都没有。放在其他勋戚身上,他们有几个敢跟内阁阁臣、六部尚书直接发生冲突的。

而清查庄田,损害的就是这些勋贵和外戚的利益。

但杨廷和一定要做。

其实朱厚熜要不是碰上了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朱厚熜现在是绝对不会动庄田的。包括内廷外朝的冗员问题,朱厚熜也会是徐徐图之。

因为朱厚熜是藩王继位,在京城实在是没有根基。

就算是帝王,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一次性得罪这么多权贵阶层。这些权贵阶层传承百年,底蕴深厚,人脉关系惊人。在地方上的关系绝对是盘根错节,甚至在军队上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过既然杨廷和愿意出头,愿意处理这些麻烦的事情,朱厚熜心里只有高兴的。

不管未来自己和杨廷和会走到什么地步,杨廷和现在要做的事情,绝对是有功于社稷。

真正的有功于社稷。

虽然杨廷和的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但也是评价很高的事情。后世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杨廷和做的事情是“嘉靖新政”的开始,也是“嘉靖中兴”的开始。

“万岁爷,内廷发展到现在,二十四衙门都已经比之前扩充很多,而且要做的事情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光是内廷每年要完成的工程规模,都是早几年的十几倍以上,需要的工匠人数也是早些年的好多倍。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定额,那么根本无法满足二十四衙门现在的需求。”

“嗯。”

朱厚熜点头。

但没有发表意见。

萧敬的意思朱厚熜听懂了。二十四衙门刚刚成立的时候,要做的事情不多,人员也不多。但经过这么多年之后,二十四衙门也是扩充很大,需要的人更多。

不说别的,光是皇家需要的各种宫殿规模就扩大不知道多少倍。而且紫禁城里面的宫殿不用说,皇家那么多园林,以及其他的工程,每年都要建造新的,对于旧的要进行修葺。工程量大的惊人。

太后过生日,皇帝过生日,皇帝娶老婆,皇帝生孩子,都要庆祝,都会弄一些大工程来庆祝。每一个大型的宫殿建设,都需要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资金,动用大量的工匠。

这些东西早年是工部做的,但后来皇帝越来越不耐烦使用工部,更多的是使用自己人。也就是内廷来完成。但要完成这么多的工程,就需要大量的工匠。

但现在的内廷二十四衙门还是按照原来的定额。

超过了就是冗员。

此次杨廷和清理冗员问题,才不会管内廷有什么难言之隐。杨廷和恨不得废了内廷二十四衙门,怎么会管他们的隐情。只要超过定额的,全都定性为冗员,然后加以裁撤,直接打击内廷宦官。不过说实话,朱厚熜也了解过二十四衙门。有些衙门完全是多余的。

不过短时间之内,朱厚熜倒是不会动二十四衙门。

因为内廷牵制朝臣,二十四衙门对准朝廷机构,是非常绝妙的安排。目前朱厚熜还需要维持大明的政治生态,皇帝、太监、文臣、勋贵的一种平衡。

等朱厚熜梳理了朝政之后,内廷二十四衙门一定要好好整顿。每年皇室花那么多钱,其实大部分并没有被皇帝用上,都是浪费在各个衙门当中,被各个大小太监贪污了。

朱厚熜想起这些大小太监的钱,都是贪污自己的,心里就感到生气,恨不得全都抓起来千刀万剐。

“萧臣,待会派个人去找一下礼部左侍郎王瓒大人。清查庄田,要派几名新科进士去增长见识。让翰林院编修张璁跟着去,让他看看庄田的情况。还有几名庶吉士,朱纨、丁汝夔都给我派出去。”

朱厚熜很重视今年的进士。

因为这些人是朱厚熜当皇帝之后第一批的进士,也是朱厚熜第一批的天子门生,感情上就不一样。从现在开始好好培养他们,十来年之后会有大用。

张璁因为是榜眼,所以已经被封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朱纨、丁汝夔他们的成绩都很好,应该可以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对于他们朱厚熜的选择很简单,这一次的事情他们参加,可以大大增加眼界。

清查庄田,时间不会太久。最多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是第一次清查庄田,而且只是清查京畿地区的庄田,不可能全面清查。只能是针对性的清查一批,有了成果之后,又或者看看阻力之后,最后决定会不会继续清查。清查庄田会和形形色色,各方势力的人打交道,也可以看看彭泽他们是怎么处理那些阻力。

对于那些新科进士来说,这样的事情是一

最新小说: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请公子出山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汉末雄风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唐匠 诱她失控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