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昏君 > 第124章 第二次交锋2

第124章 第二次交锋2(2 / 4)

火燎的干什么?

不就是欺负朱厚熜年轻,欺负朱厚熜是藩王继位?

诛心之论。

这是明晃晃的表示杨廷和是权臣,明晃晃的表示杨廷和擅权。

大明朝从开国开始,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所以之后最忌讳的就是权臣。史道这一次的弹劾,把杨廷和打在了权臣的行列。

杨廷和在史道弹劾之后,立马是站了出来。

不站出来不行。

史道的这些罪名一旦成立,那么影响的就不是杨廷和一个人,而是整个杨家。杨廷和如果被判定为权臣,那么整个杨家都会遭到倾覆之祸。不仅仅是杨廷和,兵部左侍郎杨廷仪也站了出来。

因为史道弹劾的内容当中,阿附刘瑾,还有杨廷仪的事情。两个人立马跪在地上,由杨廷和开口道:“兵科给事中史道,弹劾臣数条罪状,臣杨廷和愿为辩白欺罔。自臣在詹事府任职,一直以正学直道辅导先帝,随事匡救,忠孝大节中外共知。及国势危疑之际,又能计擒逆彬(江彬),选择嗣统,勋望隆重朝野。”

杨廷和在给自己辩解之前,先是罗列了一下自己的功劳。

从教导明武宗开始,包括选择朱厚熜为皇帝,以及解决江彬,这些事情都扯了一下。这倒不是杨廷和愿意摆功劳,而是面对史道的弹劾,实在是没有办法。

必须要让朱厚熜,还有百官听听自己的功劳。

要不然光是听史道的弹劾,完全把杨廷和变成一个祸国殃民的权臣。

“兵科给事中史道,言臣阿附刘瑾,实乃无稽之谈。臣自成化十四年入翰林供奉三朝,历升詹事兼学士入阁专管诰勅,又充纂修副总裁,经筵日讲官。当刘瑾用事之初,臣因在经筵日讲上批评刘瑾,为其所挤出为南京吏部左侍郎,后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先帝念臣旧学,特降手勅召臣还任内阁时,政权虽窃于刘瑾,勅旨则出自先帝。况先帝未选臣入阁之前,内阁会推官僚十人,臣以官次名在第五。刘健谢迁去任,吏部会推入阁者五人,臣以官次名在第四。宫僚入阁自是旧例,臣之资历已三十年其去国也。言臣阿附刘瑾,无根无惧,臣绝不承认。”

“先帝初议南征,臣与蒋冕毛纪跪门留止,言宸濠奸计。忧圣驾一出或凿舟纵火变起仓卒,或伪为迎奉诱至深宫进退不能。然先帝被近臣蒙蔽,执意南征,未能阻挡。至于命臣等写威武大将军总督勅书,臣与蒋冕毛纪以死自誓:谓太祖高皇帝所以传圣子神孙者,惟是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未闻有此等名号,谁敢犯万死之罪下此笔邪。有敢下笔者,便须亲自签名进稿。先帝命司礼诸臣及谷大用张永张锐钱宁一日三至阁中,申谕臣等坚执如前,南行前二日遂令臣回话。此乃在朝诸臣之所知,也事之本末朝野共知。臣不知史道为何以此为攻击臣。”

“及兴献王帝字之号与追考之制,臣之坚持,乃是因有先王之典礼,儒家先圣之议论。屡经会议,自有正论。此非臣欺陛下年幼,乃是臣不敢违背圣人之言。臣句句实言,望陛下明察。”

杨廷和反应很快。

把史道说的那些罪名,全都解释一遍。

解释完了之后,杨廷和行了大礼,道:“陛下,位峻者势颠,功成者身退,福过者灾生,亢及者有悔。臣之一身,犯此四累。臣虽无史道所说之事,然臣已知臣在朝野难为自立。臣恳乞休,以全名节。”

说完杨廷和脱下了官帽。

态度激烈。

杨廷和态度不激烈不行。史道是六科给事中,是科道言官。被科道言官如此逼迫,如果自己表现的不激烈,自己以后如何在朝廷立足。

杨廷和心中是非常悲哀的。

杨廷和觉得,自己一心一意为了大明朝,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是为了大明中兴。反对朱厚熜,相比起“私心”,更多的考虑皇统的正统传承。

可是为什么会有科道言官,会给自己如此“恶劣”的罪名。

“史道恶意中伤内阁首辅,不可不治”

蒋冕非常生气。

本来只是因为兴献王追封的问题,怎么就突然开始弹劾杨廷和。而且都是这么严重的罪名,蒋冕实在是不能忍受。

但是蒋冕这句话之后,立马招致了兵科给事中夏言的反驳。夏言立马道:“蒋阁老是要科道言官从此不说话?是要阻塞言路?”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些要抵挡不住了。浴火重生再强也是要不断消耗的,一旦自身血脉之力消耗过度也会伤及本源。

“不得不说,你出乎了我的意料。但是,现在我要动用全力了。”伴随着曹彧玮的话语,凤凰真火宛如海纳百川一般向它会聚而去,竟是将凤凰真炎领域收回了。

炽烈的凤凰真火在它身体周围凝聚成型,化为一身瑰丽的金红色甲胄覆盖全身。手持战刀的它,宛如魔神一般凝视着美公子。

最新小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唐匠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请公子出山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 诱她失控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汉末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