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游戏竞技 > 魂穿春秋当领主 > 第232章 老楼家的现状

第232章 老楼家的现状(1 / 3)

华夏文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生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 年),只是在那之后的很漫长一段时间内,全面的人口普查再也没有发生过,要到现代才有几年一次的常规性质人口普查了。

而周宣王做的人口普查,其实也就都城以及附近而已,并不是全国性质的人口普查。

说来也是,交通的局限性摆在那里,再来就是科技不发达,人有生老病死,时不时再爆发一次战争,一次次数据上的更新都是巨大的挑战,哪可能轻易做人口普查呢?

“我家当前的属民数量为一万八千余,奴与隶约有三万一千。”

“耕田总数九万两千七百亩。”

“可以纳赋的人,约有两千一百。”

敖进行了汇报,仍旧无法做到数据精确,不是“余”,就是“约有”。

楼令可以理解。

能够大概摸清楚数据就已经非常艰难,哪敢奢求一定准确的数据?

“将近四万人口了?”楼令知道自家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只是真的没有想到能够膨胀得这么迅速。

敖纠正道:“家主,属民一万八千余。”

现在是不将奴或隶计算在家族人口范围的。

哪怕是长久的以后,各种家奴仍然不算在国家人口范围之内,户册上登记的才是百姓。

并非是简单的因为奴隶不给国家交税,还因为他们不承担兵役、徭役等义务。

国家当然希望人口越多越好,权贵干的却是隐匿人口的操作。

权贵为什么要隐匿人口?当然是隐匿人口对他们有好处。

至于隐匿人口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损失或危害?本该去护卫的权贵才不在乎。

并非权贵不懂国家强盛对自己也有好处这么一回事,他们更加知道的是国家灭亡,大不了服侍新主子这么一个操作。

所以,国家兴亡,大多数权贵会觉得关他们屁事?

在封建时代,哪怕是皇帝都不一定在乎国家兴亡,与国同休的那一批勋贵也以挖国家墙角为终生事业。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并且不限制在封建时代。

所以,以史为鉴什么的?有人说历史教训的唯一存在价值就是反复犯错,还真不缺乏其道理。

楼令习惯性的将奴和隶也计算在人口范围之内,听到敖特别提醒,稍微愣了那么一下下,颔首道:“一万八。”

哪怕是一万八千人口,讲实话也是不少了!

毕竟,楼令才奋斗多少年?满打满算也就九年,那才不到十年的时间啊!

从数百人发展到一万八千人,有人会觉得耗费十年很久,一旦知道当代总人口才有多少,又有多少个家族的人口才有一万八,会知道其中的难度多大。

哪怕是到现在,楼令仍旧有点如在梦中的感觉。

然后,楼令不得不问:“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吧?”

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走遍“平陵”与“吕”各处,有足够的权威来回答楼令的问题。

可是,敖有些茫然地说道:“能够有什么事情呢?”

头顶上有一名贵族,平时听指挥进行劳作,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只要头顶上的贵族有提供日常的吃喝,大家有个安稳睡觉的地方,讲实话就是多数人不会再苛求什么了。

即便是发生虐民的事情,次数不多或受害者不多,多数人仍旧是能够忍受下去。

这种事情不是胡扯,鲁国上次搞复古运动,国内大批人受害,依旧不见黎庶或奴隶起义,一直到三桓对中小家族动手才引起反弹。

从远古到春秋……,也就是楼令魂穿过来的时代,黎庶或奴隶的暴动或许有,只是真的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可见黎庶和奴隶的忍耐力多夸张。

老楼家正在崛起阶段,而知道什么是崛起阶段,一定能够知道集体的害虫不多,多数人一心团结协作在做正面的事情。

事实也是,能够进入崛起阶段,该集体指定不能是一副乌烟瘴气的模样,要不然还怎么崛起?

楼令了解了家族当前的状况,讲实话就是心情变得比较澎湃。

在当前阶段,哪怕只是算一万八千的属民,有这个属民数量的家族都不多。

这么说吧?一些诸侯国的总人口也就两三万,等于说一个老楼家的属民加奴隶数量都超过他们了。

关于这点也不稀奇,好比如到了信息时代,一个强国的省的GDP是某个国家全国总GDP那般。

然而,老楼家在晋国还是有点排不上号,起码不在前十之列。

“我们接下来有其它事情要做。”楼令深呼吸一口气,自己来回踱步了一小会,看向敖说道:“基础建设肯定要继续,更为亟待的是加强家族的武装。”

根据楼令的判断,晋国在不久之后必定要进入连连征战的状态。

最新小说: 天命女道 开始召唤141特遣队 四合院:抗鹰前夕打造强盛龙国 且悲且喜且从容 末世:打造丧尸佣兵团,让我守护万千女神 扮演岩王帝君多年后,我穿回来了 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 古墓迷踪1 魂游界 铁路求生:我拥有复制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