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真实的九州(1 / 2)

“搭配可以,强制不行,明有开中法,早期也是以利驱导,效果不菲,但至孝宗年间一切成为一纸空谈!”

夏老头脸都不要了,方程自然也不藏着掖着。

徐州自古乃百战之地,明朝初年为争徐州,以刘伯温之建为蓝本,洪武帝推广开中法,以盐业为引,补充徐州边境粮,茶,这一制度稳定了边关,也极大推动了两淮盐业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逐渐变味,商人与边军联手,两百年大垦良田在渤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明孝宗年间,那位白痴帝王,更是将最后一根绳索抽走,导致如今武帝在朝,有心染指徐州宋占领地,却需先一步将利益集团搬走才行。

“开中法确有弊端,但那是因为徐州本就是产粮大州,明人若在宪宗年间改良,则一切都不会出问题!”夏算盘点头,“草原边境与徐州不同,苦寒太深,商人就算想做什么,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明朝帝王传承至今十代,或许是因为九州战乱,未曾大一统的等缘由,除两位被文臣忽悠瘸的帝王外,余下八代帝王无不以睿智,长寿闻名九州,明君出了六位,在位之时公认的大帝者有三,分别是洪武,永乐,成化。

如今在位武帝有望冲击大帝功业,因此在可预料的未来,弊病清扫,联合了国内勋贵,文臣,海商三大集团的武帝,必将在徐州大开手脚,动武天下。

封死宋人入海,是明成组朱棣在位时立下的国策,一百四十年来无论在位明帝昏聩,英明与否,明朝都未曾松手。

“老夏,你怕是忘了自贡盐井?”

“洗盐之法各国都有,武朝的晒盐,明朝的煮盐,后唐的洗盐,荆州有上好矿盐,宋人则通商九州,看似缺盐的辽国,境内也有海量的盐湖,不管你承不承认,九州不缺盐!”

“辽非汉人,草原亦是,商人追利,天量的利益面前,难保有人动心思,与其搭配不如自信钻研,从边境盐湖入手,解决边境缺盐的情况!”

盐乃人之精,历朝历代对于盐业的掌控,不仅仅是利益,还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

搭配运盐,看似了转嫁了运力,但效果只在一时,长期必然引发的弊端,朝堂观全局,商人只考虑利益,真让他们弄出了新式的盐法,各国还玩个屁啊?

一席话,听得夏老头冷汗直冒,“确实是老夫考虑不足!”

盐业和铁器,绝对不能让异族掌握,这一条未曾公开,却被各国遵守的规则。

真要让某些因利益迷了眼的人,将法门传入了草原,汉人对异族的控制手段又会少一条。

一想到后续一连串的后果,背心不由滋出冷汗。

“我这就派遣工匠去解决!”

“老夏,我知道你急,但你真的别急,饭要一口一口吃,十年的事三四年完成可行,只想花一两年,或许能成可最终多半要扯到蛋,疼不怕,就怕被外人抓到机会!”

盛唐落幕,天下纷争,刚开始的时候本以为会进入五代十国那种乱世,却不想随着六国相继崛起,愣生生拖进战国时代。

拖得时间越久,被打破的规则也就越多,固化的规则亦然。

就拿明朝为例,进入盛世后本该逐步衰败,将权利让渡给文臣的勋贵集团,愣生生靠着徐州战场续命,随着盛世人口的暴涨,续命后权势更进一步,大量军籍进士走进朝堂,使之本该取代丞相制独掌大权的内阁,不在独属于文官集团,而成为文武角力的场所。

甚至随着军籍进士的出现,勋贵还学会了以边制文的手段,任凭你文臣做什么,成事之前勋贵不需鼓吹战争,拿边境来做文章,便可彻底的将大明士族压下。

加之勋贵集团天然站在一起的皇帝,纵然被分走了一部分君权,可大体上还是在朱家手里握着。

相较于这些改变,真正问题在于当下还有汉人的概念,可分化而出的武人,明人,宋人也越发星系,再过个几百年,指不定统一的汉人认知就没了。。

“盛唐落幕,九州虽进乱世,但这乱世不是五代十国,而是春秋,春秋前后六百年,如今国祚最长的后唐,也不过三百八十多年,时间不到一半,加之有宋人居中调剂,外有海洋贸易补充,九州整体实力还在上升阶段,未至巅峰何来的衰败?未有衰败,任一一国都别想在短时间内打破平衡!”

“过去百年,武朝逐渐掉落第一梯队,数次变革看似吃了大亏,可延续下来的政策,哪项是无用的?”

“斗争是长远,一步步来我们还有时间,所以真的没必要急!”

方程语重心长的说道。

九州的大一统,别说老夏看不到,他都未必能看到。

春秋末年,秦积六世而一统九州,而眼下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

不懂的人,或许会认为,更换版本强行换成火器,可缩短大一统的时间,实则真换了版本,能不能缩短时间不知道,但最先受益的只能是明朝和宋朝,前者

最新小说: 西川欲晓1909 史上第一嚣张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大明时空门从土木堡之变开始 封地一米爆一兵,皇帝老儿何故造反?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皇后娘娘别乱来,您是陛下的女人啊! 极品少爷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