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武侠修真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585章 大汉忠良董仲颖

第585章 大汉忠良董仲颖(1 / 2)

大汉西北,凉州所在。

这里永远都是一片辽阔苍莽之景,草原、戈壁、沙丘,一眼望去,似乎无穷无尽一般,鳞次栉比的排列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

大风呼啸之间,卷起满地烟尘,天地之间一片灰雾蒙蒙。

“嗒嗒嗒。”

无数道颇显急促的马蹄声在风尘之间奔腾,一时不知那扬起的风尘是万马奔腾所引起还是大风刮过所带。

细细数去,有数千骑士,却带着两万余马匹疾驰,真不愧是大汉养马地之一的凉州,如今大汉的财政状况,还能做到一人四马五马。

众骑士中心立着一道大纛,上书一个大大的“董”字,正是汉护羌将军董卓董仲颖,皇帝心腹,节制河西四郡军马的大汉重臣,兼任凉州刺史。

董卓的权力在西北地区很是关键,他是凉州刺史,在整个凉州的官员之间,权力绝对能排得上前三,但是他有四郡军权,这使得他一跃成为凉州

皇帝将这个位置交给他,可见对董卓的信任。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董卓出身边郡寒门,父亲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尉,这出身可以说低的不能再低了。

他举孝廉出仕,能开强弓,极其勇武,在凉州屡立战功,虽然经历过士人的举荐,但是早早的就和士人闹翻。

通过走宦官的门路上位。

因为厌恶士人,皇帝便为董卓升迁,重用他,董卓买官时,还为董卓减免了三成的费用,董卓只想出人头地,自然是欣喜若狂。

董卓或者说整个凉州武人,范围再大一些可以将西域武人也包括进来。

这些人对皇权是没有那么敬畏的。

皇帝又怎么样?

胡人会少砍一刀吗?

对皇权都没有那么敬畏的情况下,对所谓的二元君主,就更没有什么认同。

举荐董卓的士人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厌恶他,不再和董卓有什么往来。

这些凉州武人是典型的只认自己手中的刀子,若是皇帝知道这一点,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重用董卓。

作为护羌将军和凉州刺史,董卓身上的干系重大。

凉州一直以来就是汉羌杂居,之前不显是因为长安屯驻天下精锐。

等到首都迁往洛阳之后,朝廷的注意力不再聚集在西北,就渐渐开始混乱,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羌人和汉人之间有矛盾。

汉羌是真正的同源,尤其是对洛氏这种周族来说,但是现在不是周族之世了,而是汉人的天下。

另一方面就是边境武人故意生事,以邀功请赏。

这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边境武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边境安宁,国泰民安吗?

当然不是!

除了少数觉悟极高的将领之外,谁信这些武人为国为民,谁就是**。

镇守边境的唯一目标就是立功,在战争中攫取升迁的资本,如果没有战争,那就自己挑起战争。

至于挑起战争之后,死去的那些人,这些武人可不会在意,甚至还会觉得,这明明是立功翻身的好机会,不识好歹。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打仗的。

所以擅起边衅,一直都很让人诟病。

因为这实际上相当于以权谋私,用国家的资源和他人的生命,来给自己的公卿之路添砖加瓦。

董卓从入仕以来,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往上爬。

虽然他不知道爬到什么地步算是结束,但是以他目前的地位,刺史乃至于太守都不能让他满意。

要一个州牧才算是合理,就像是当年陈蕃被任命为幽州牧,只身入幽州对抗东燕国那样。

唯一的问题是,汉廷有三互法,所谓三互法,极其复杂,其中有姻亲等等各种计算,但最一开始的三互法,很简单。

即官员不得在籍贯地担任最高长官,即不得在本县担任县令,不得在本郡担任太守,不得在本州担任州牧。

董卓他是凉州人,根据三互法他不能当凉州牧,这让董卓有些发愁。

在董卓的崛起过程中,这种挑起战争的事情太多了,他不仅仅是和羌人打仗,还和西域打。

只要西域的国主不服从他,他就安上一个造反的帽子,然后直接打过去。

朝廷对西域的态度本就不好,毕竟就在西域还有两个刘氏的诸侯王国,依仗着天高皇帝远,只是表面上服从朝廷,但是实际上却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董卓对西域的敲打,整个大汉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护羌将军这种杂号将军,做这件事是有些出格的。

实际上在大汉朝有个专业做这件事的,叫做征西将军,是汉廷的重号将军,只在大将军、骠骑将军、骁骑将军、车骑将军之下,基本上是非外戚、宗室所能拿到的最高级别将军号之一了

最新小说: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校花别追了,我只爱我的高冷女神 都如你们所愿了,你们哭什么? 苏小姐马甲被爆,全京城都跪了! 重生成反派富二代他爹 携子逼婚你不娶,相亲另嫁你急什么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藏起孕单,陆总离婚请签字 都重生了,老娘嚣张一点怎么了 穿越七零后,我被糙汉老公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