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他已经将科举需要的考核的都了解一遍。
凭借太素的辅佐,科举还真的不难。
不过还有难处就是,需要和一些官员打好交道,六灭并不擅长,处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总是感到自己,无法与这些官员们达成共识。
幸运的是,有钱的胖子家族,在这些事情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们家族的成员们,都是一些极富权势的官员,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可以帮助六灭解决许多困难,让他不必再为这些事情而烦恼。
目前离科举的日子也将近。
六灭也是第一次参加科举,对这一切都感到非常的新鲜。
科举在大夏已经举办多年,自然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大夏的科举分文试和武试。
本来六灭是没资格参加会试的,但有稷下学宫的夫子关系,自然取得资格。
因此六灭可以参加帝都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会试。
六灭早就在稷下学宫,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对科举试题应付自如。
时间线已经混乱,各种不应该出现的都出现了,六灭此时也选择躺平了,不在怕出现一些不适合,远古世界历史的物品或者文章等。
考试分为文试和武试两部分。
文试考的是经义、诗词和策论;武试则考验学子的实战能力。
科举现场,监考严密,防卫森严。
会试在贡院举行。
六灭看着周围的建筑,曾经在影视中看到类似的。
其中一处匾额写着“至公堂”,显然就是贡院大厅。
贡院,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庄重而又典雅。
里面是一片宽敞的大厅,中央有一座巨大的石台,周围摆放着一些古老的桌椅。
远古的考生,大部分都身怀绝技,强大异常。
因此,考题以经义理解,书写文章引起的异象强大与否,来参考评分。
文试对于六灭这现代人来说,真手到擒来,各种的经典在现代的社会都不是秘密。
自然的,经义在六灭手中飞快的书写,异象纷纷而来。
经义轻松通过。
其后的诗词就更不在话下。
唐诗宋词随便另一首,说不定都吊打全场。
华夏传承的经典诗词实在太多。
诗词试题以战争为题材,六灭瞬间闪过无数经典。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经典就是经典,诗词书就,瞬间异象显露。
此时在科举会试的场地上。
考生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手中握着毛笔,面对着考题,冥思苦想时。
突然间,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考场上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杯,杯中盛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酒。
酒香四溢,让人陶醉。
从远处传来了琵琶声,悠扬动听,催人奋进。
考生们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望去。
只见在远处的沙场上,一群战士们骑着战马,手持兵器,冲向敌军。
战士们的身影逐渐模糊,化为了一道道虚影。
战场上出现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战鼓声震天,烽火连天,人族和万族在战场上惨烈拼杀。无数英雄血染沙场,用生命为人族屹立,争得生存空间。
远古战场记忆,人族的英勇和万族的残酷竞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
考场上弥漫的虚影,是远古的战场记忆,同时也是人族自强不息,和万族争斗的记忆。
考生们目睹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情。
他们感受到了,祖先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久,远古的战场逐渐消散,回到了现实之中。
考生们重新回到座位上,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
异象惊动,所有的考生和监考官,如此经典,自然的引起,官场各方注意。
经典成就,六灭稳稳的通过诗词一关。
至于最后的,策论,就更加的,华夏记载的策论名篇也非常多,六灭选择一篇适合的应对即可。
经典的过秦论、封建论、六国论,三十六计,等等实在很难选择。
最终六灭选择六国论。
他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当前大荒各地的诸侯国林立,恰似当年的战国时期。
因此,他将《六国论》中的论述巧妙地修改,以适应当前的时局。
六灭开始下笔,他以战国时期的历史为蓝本。
将六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争霸中原的局面,巧妙地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