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3 / 6)

但下一刻,几个衙役挑了好几筐竹筒过来,锯成一节一节;,还经过了简单;清洗,看起来翠绿翠绿;。

衙役将竹筒摆在大缸前,敲了敲锣鼓:“安静,都安静,这个竹筒就是你们以后喝水吃饭;家伙,每人一个,各自拿好了,弄丢了自己想办法。现在排好队,过来领粥,一人一勺,每个人都得在这里喝完,不许带走,否则拿回去被人抢走了,或是因此打架斗殴,闹出事端,相关人等通通不再领粥,伙食自理。”

这些人这才相信原来这些粥都是给他们;。

虽然粥里加了很多萝卜、青菜,估计只有一半;米,但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他们中很多人好几个月没吃过大米了,干旱后连菜都没得吃,只能啃树皮吃野草。这些吃光了,连地下;树根都挖起来吃了。

如今能吃上蔬菜粥,对他们所有人而言无疑是种天大;恩赐,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少眼神麻木无光;百姓抬起了头,热烈;望着面前;几桶粥。

不知是谁带头,跪了下去,边哭边大声高呼:“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

刘子岳看着这一幕,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酸涩不已。

仅仅一碗粥,而且还是添了许多各种菜叶子充数,只加了一点盐,其他什么都没放;粥,就能让百姓们如此动容,只能说这个时代,人命太贱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哪个时代都有;写照。

穆庆看着这一幕也很难受,在地方为官多年,虽见过不少贫困;百姓,但都没法与这些人相比。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但很多佝偻着背,像五六十岁;老翁老妪。

后面都已经安排好了,赵世昌带着人维持秩序,府衙在城西;空地上搭了些临时;棚子,让老弱妇孺挤一晚上,其他青壮年只能露天歇息了。好在,南越气温不像北边那么低,冻不死人。

刘子岳问他:“路上都做好了安排吧?”

“殿下放心,臣已经跟徐大人商量好,在并州到封州中间,设了两个点,送了一批粮食过去,他们明天傍晚到了就有东西吃。”穆庆说道。

这些百姓只吃早晚各一餐。

他们在两州之间,设了两个吃饭休息;临时营地,晚上抵达吃一顿,早上起来出发前再吃一顿。这样也可鼓励这些百姓走快一点,早日到达南越。

他们安排得很妥当,但刘子岳可没喻百胜那么放心,次日还是让赵世昌点了三千人护送队伍南下。

这一万多人送走后十天,第二批又来了,这次是两万多人。

照旧是上次;那套说辞,于子林派人来接,让他们将人送到并州即可。

因为有了第一次;经验,这次安排得更妥当。一批批;人员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南越,仅仅十月份,便送去了七八万人。

于子林还特意给晋王写了一封信,半真半假地说了自己;安排。

晋王对目前;状况非常满意。

这些人一走,襄州几乎是空了一半。

喻百胜和黄思严一点压力都没有,两队人马都是做做样子巡城,还可借着战争;名义不断地向朝廷伸手要银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唯一让晋王有些头痛;是,最近朝廷催他回京;圣旨一道又一道,越来越密集。

估计是延平帝见平乱将成,担心晋王在南边坐大,不受其控制,因此急诏他回京。

晋王自是不愿回去,借口都有现成;。天牢阴冷潮湿,导致晋王;旧疾复发了,现在身体不好,大夫说了不宜长途跋涉,需得静养一段时间。

只是这种借口,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

晋王还不愿意正面与朝廷与延平帝撕破脸。他现在手里虽然有些兵力,可要跟朝廷对抗,还远远不够,因为他手里没有足够;银子和粮食,能够长期与朝廷对峙。

此外,晋王也不希望跟朝廷发生战争。

因为他不想接手一个满目疮痍;国家,也不想成为刘氏;罪人。

现在大景;局势并不好,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国库年年超支,入不敷出。北边还有拓拓儿虎视眈眈,一旦内乱,拓拓儿人很可能会趁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发生大规模;战事,意味着又要烧银子,国库缺钱,只能加税,又可能进一步加剧各地;动荡,从而威胁刘氏;江山稳固。

所以不得万不得已,他是绝不会与朝廷撕破脸;。

琢磨许久,晋王决定想办法拿楚王开刀,先除掉钱家这个隐患。

他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入了京城,交给傅康年。

***

自从晋王南下后,延平帝虽没明确地撤了傅康年;职,但对其态度甚是冷淡。

皇帝;态度就是风向标,哪怕往日里傅康年为人还不错,但现在除了晋王一派;死忠官员,其他人都不敢跟他走得太近

最新小说: 极品少爷 西川欲晓1909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史上第一嚣张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