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一)触灵魂易,触利益难(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一)触灵魂易,触利益难(二合一)(3 / 5)

获得治理国家的帮助和参考。

但是有一次在翻看了孟子的书后,朱元章却突然大怒,立即下旨要将孟子的牌位移出孔庙,说孟子不够资格配享孔庙。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看到孟子的“对君不逊”的观点后难以容忍。明史记载,朱元章读孟子,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怒道:“非臣子所宜言。”

余怒未消的朱元章还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意思是:这个家伙要是活在当下,能逃脱惩罚吗

孟子的思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元章根本不能理解,因为他自己之前是个农民,好不容易才登上皇位,对于这个位置的珍惜程度比任何先前的皇帝都高。

谁曾想,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却发现自己在孟子口中竟然还比不上天下百姓。孟子将君主的地位降得这么低,把老百姓提得这么高,一时就让朱元章感到无比愤怒。

不过这件事的后续也很有意思,据说朱元章要把孟子牌位移出孔庙的旨意传下去之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臣们既觉得好笑,也觉得气愤,于是他们就悄悄利用朱元章相信天命的缺点,在某一天晚上,告知朱元章说天空中的文曲星暗澹无光,绝无先例,恐怕是大凶之兆就是说大明朝即将有大祸发生。

朱元章当然没有夜观天象的本事,因此听到此话之后马上联想:会不会是因为自己将孟子的牌位移出孔庙的原因这一想,就觉得自己做得恐怕是有点过分了,所以为了躲避“大凶之兆”,忙不迭又下旨将孟子的牌位再次请进了孔庙。

但是,这个事还没完。过了二十年,朱元章仍然还记着这仇,又突然宣布要取缔孟子一书,将四书改成三书不过很显然,这件事因为群臣激烈反对,最终也没干成。

朱元章只好退而求其次,你们都说书不能取缔,那给他删减删减总可以吧

为此,他亲自上阵,把孟子删掉了85条,搞出一本孟子节文,而四书就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变成了大学、论语、孟子节文、中庸。

在老朱如此上心、特别关怀之下,孟子被删的章节主要有七类:

其一、不许说统治者及其官僚的坏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梁惠王上

其二、不许说统治者转移风气之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下

其三、不许说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公孙丑上

其四、不许说反对征兵征税和发动战争的话“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尽心下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溶于死。”离娄上

其五、不许说百姓可以反抗暴君、可以对暴君进行报复的话“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其六、不许说百姓应该丰衣足食的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梁惠王上

其七、不许说百姓应该有地位有权利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章句下,这样的话更要禁止。

不过可笑的是,这本孟子节文的生命力大概只延续到朱元章驾崩。他死后,孟子全文几乎立刻就恢复了,在和孟子这本书的战斗中,朱元章彻底败下阵来。

不过,虽然没有斗过孟子这本书,但在和孟子思想的战斗中,却可以说朱元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奠定了中国之后几百年的统治思想,形成了不同于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的明清体制也就是后世历史书中经常说的禁锢思想、极端皇权那些。

不过对于“禁锢思想、极端皇权”这些问题,本书前文都曾评价过,大抵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越是压迫、越是反抗。

至于最后嘛,反正“禁锢思想”这一块,历史上心学就差点干死了理学,心学跑偏之后又兴起了经世实学。

而“极端皇权”这一块……“国本之争”说得够多了,你要搞极端皇权,我做臣子就一定会配合吗

不过原历史上爆发得最狠的其实还是崇祯朝。只看崇祯死前说的这番话就知道矛盾激烈到什么程度了:“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所以,回过头来看看,孟子的思想真的在神州大地上被朱明皇室剔除掉了吗没有。黄止汀此时冒出这样的话来,也说明一到相应的时刻,孟子的教诲就会从任何一个读过书的人脑海中浮现。

她这样一说,高务实也只能沉默。其实黄止汀这番话真正强调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寇仇,那就应该一战。

其实高务实老早就知道,不仅黄止汀,京华内部早就有声音认为他“与其大明为臣,不如南疆为君”。只不过说这些话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