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关中董巡风之书信。』 『巡风使……』 刘协略微苦笑了一下。他任命过很多的官职,像是巡风使这样不入流的兼职小吏,更是不知道凡几,连刘协他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若不是这一次董遇将这么多的书信寄回来,他都要将董遇抛到脑后去了。 刘协对于董遇的印象,其实很一般。 因为董遇讲话很直,甚至让刘协觉得有些刺耳。 董遇进谏,要刘协『振朝纲,任贤才』,同时还要『兴地方,养百姓』,并且『明政治,统诸侯』等等…… 以至于刘协一开始的时候还笑容满面,到了后面只能是笑容慢变了。 到了现在,刘协勐地听到董遇这个名字的时候,头一个反应就是这家伙是谁?没错,刘协对于董遇其实没有剩下多少印象了,即便是他亲自给董遇封了一个巡风使的头衔。 巡风使,哈哈,巡风使。 刘协心中无奈的揶揄了半句,如今他这个天子,也就是任命这些不入流的官职,才不需要尚书台的批准,也不需要走尚书台的流程。反正是不拿俸禄的那种,尚书台也懒得管这等官职。 大汉最缺乏什么? 不,是刘协当下最缺乏什么? 人才!尤其是『忠诚』的人才! 刘协在发现他的头衔,他的身份,并不能豁免伤害,也不能让人低头便拜的时候,他就开始收罗『人才』了。当然受限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个人的经历,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畅…… 嗯,即便是到了现在,也依旧不顺畅,就像是长了痔疮又碰上了便秘的痛苦一般。 董遇姓董,董太后的董,但是和董太后的关系不是太密切,算是同宗,但是不能算是同族,但这一点点的关系,却让刘协紧紧的抓住,虽然他和董遇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是刘协依旧忍了下来。 刘协太缺人了。 董承是刘协最开始找的『人才』,因为董承是董太后一脉的,算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可问题是董承和董重一样,并没有多少才能,便是如同幼童怀金行于闹市一样,很快的就在纷乱之中不仅是失去了性命,也导致了刘协原本的计划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刘协一度以为他是天子,所以他的命令就算是再小,对于臣子来说都是天一般大的号令,但是他之后就不得不接受了现实。即便是有人真的说什么天子诏令莫敢不从,但实际上多半也只是说说而已,等退下大殿之后,这些臣子该干什么依旧还是会去干什么, 刘协活得越明白,便是越发的痛苦。 如今刘协觉得他最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反而是他的小时候。长大之后便是全数充满了痛苦,而董遇等人是刘协在感受到了这些痛苦的时候,所寻求的那些光芒。 即便是些许的,微弱的,甚至是渺茫的…… 所以当刘协遇到了董遇这样的老实人的时候,心中自然多少也是有些感慨的,虽然说董爱卿说话不怎么样,但是还是真干实事啊,至少是真的在把『巡风使』当成是一回事! 看看,这么多的风闻录! 刘协翻看着,心中发出了感慨,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董爱卿相貌平平,但是这字写得多好,这些事情叙述得多详细…… 真是看走眼了啊! 刘协在心中又一次发出了这样感叹。他当时封董遇等一大帮子的士族子弟作为巡风使的时候,只是想要有枣没枣的随便打三杆子,反正自己也留不住,不如就留个不要钱的人情,亦或是…… 掺把沙子。 刘协感觉董遇就是个书呆子,而且董遇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想去长安也不是为了求职,只是为了读书。因为他发现长安比许县有更多的书。 刘协当时真想暴跳起来,大喊那些书都是我的,我的! 至少曾经是! 是那个家伙从我家的书库里面搬走的! 可是话到了嘴边的时候,刘协又会重新吞下去,然后在肚肠里面翻滚着,成为一股怨气缓缓弥散出去。 天下诸侯,从他家拿走的,何止是书? 所以面对着董遇一般,想要去长安『读书』的这些子弟,刘协都是笑呵呵的表示,好,很好,读书很好,然后给这些人都封了一个『巡风使』的名头,表示这些人到了长安之后,除了读书之外,还可以将风土人情上报回来云云。 反正不花钱。 嗯,严格说起来也并非完全不花钱,赏赐还是略有一些的,只是不发俸禄而已。巡风使只是一个虚衔,并没有任何的品级,当然不需要发放俸禄,就连赏赐也是走少府的账目,所以尚书台也没有任何的刁难,像是这样的虚衔,刘协愿意封几个就封几个,就当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