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三国之霸王张绣> 第四百一十九章 伐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九章 伐蜀(2 / 3)

的,刘焉与司马防并不

是好朋友,但是见过几次面。寒暄一阵,拉近一下双方的关系挺好。

一番寒暄之后,话题进入主题。

“仲达。张公派遣你来,是做说客吗?”刘焉问道。

“正是。”司马懿敛容严肃,拱手一礼后,说道:“刘公。大司马纵横天下。马腾、韩遂凉州巨寇,叛乱数十年没有人能制衡。凉州一战,大司马杀韩遂,收降马腾,威震西北。如今兵精粮足,大司马命赵云、徐庶等人屯兵南郑,旌旗南指,指日可待。刘公不见公孙述呼?”

公孙述乃是西汉末年的割据益州的军阀,后被光武皇帝派兵平定。

巧的是那位领兵大将,也官拜大司马。

乃叫吴汉。

而公孙述后来不仅自己被杀,子孙夷灭,且吴汉领兵在成都做乱,杀了很多成都人。

刘焉与在座的文臣莫不色变。刘焉向来爱惜子嗣,暂且不说。在场文官多数都是益州人,少数是成都人。

虽然没有听说过大司马张绣,做过屠城这件事情。但是万一呢,万一呢?

他们支持刘焉,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文官也就是文官了。刘焉控制巴蜀是依靠很多武将,比如说张任、严颜,还有郑度这些忠臣,大部分文官都是没有能力掀桌子的。

而且这个时候跳出来说什么投降,那肯定是讨打,他们没有那么蠢笨。文官们虽然色变,但却一声不吭。

大忠臣蜀郡太守郑度当仁不让的挺身而出,拱手对司马懿说道:“先生好口才。只是当年情况,与现在又不同。当年天下趋近统一。光武皇帝神武圣明,二十八将各个精悍,公孙述这等跳梁小丑,自然被夷灭了。”

“但是现在张绣乃大奸贼,【挟天子以令诸侯】,阴谋窃取【社稷神器】。天下人都恨他。”

郑度说打这里之后,对刘焉拱手一礼,说道:“刘公乃汉室苗裔,鲁恭王之后,天下名望。他率领我们巴蜀忠贞之士,抗衡张绣逆臣。匡扶天子,指日可待。 ”

在场文官脸色又是稍稍一变。

郑度也真是好口才。

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刘焉在成都用天子銮舆,有【异志】,被他说成要匡扶天子,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他给出了一个大义的名分。

张绣平定天下,有政治上的加成。张绣【奉天子以令不臣】,而刘焉也有刘焉的大义。

宗室苗

裔,匡扶汉室。

郑度的话,不仅让司马懿的话威力大减,而且还占据了更高一层的道德。

强暴是难以战胜正义的,正义必胜。

司马懿当然也是不服输的,乃作揖说道:“足下何人?”

“乃郑度也。”郑度拱手还礼,泰然自若。

“原来是蜀郡太守。”司马懿稍稍恍然,虽然远在北方,但他也是听说过郑度大名的。随即他的表情认真严肃了许多,说道:“先生此言差矣。大司马自比【周公】,短歌行上歌曰:周公吐莆,天下归心。董卓作乱之后,天下分崩离析。这土地没有一寸是汉室的。大司马起兵洛阳,削灭叛贼,为朝廷扩张土地。”

“自从明、章二帝之后,朝廷渐渐昏暗。而现在在大司马辅政的情况下,却是数十年来。大汉朝政治最清明的时候,大小官吏各司其职,国力最为鼎盛。”

“不久前。有宵小之辈,劝说大司马明公。开建五等,自称【秦】公,大司马不许。可见大司马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先生的话,未免诽谤。”

司马懿当然也很巧妙。你们都说张绣是逆贼,张绣一没有废立皇帝,二没有乱杀无辜,三没有称王。

没迈出那一步,张绣就是忠臣。也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迈出去那一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说的也是事实。

自从光武皇帝、汉明帝、汉章帝那几十年政治清明之后,今汉就是外戚、太监轮流掌权,朝政没有一年是太平的。

张绣现在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朝廷是最清明,最强盛的时候。甚至按照能调动的国力来算,朝廷现在的国力,比以前大统一的时候还要强大。

昔日黄巾起义三十六方人马,席卷天下,朝廷没有办法,只能让州郡自己募兵,抗击黄巾。

现在让张角三兄弟死而复活再试试。

先不说张角三兄弟还能不能拉出三十六方人马,就算有。张绣亲自坐镇洛阳,派遣大将四处出击,秋风扫落叶而已。

更巧妙的是,司马懿的话中离不开一个意思。

煊赫张绣的威力。

不管你们说什么,张绣只有一个字。强。要不然再来一个字,很强。你们怎么着吧。

以巴蜀区区兵力,能够抗衡张绣否?

在场文官又是一阵色变,而郑度也稍稍语塞,正考虑下一步对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