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蘑菇,里面睡着一只白生生的小粉团。
苏父苏母见了这个孩子,自是喜不自胜。不必验证血缘关系便一目了然,他长得跟婴儿时的苏枋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要更萌一些。
如此一来,苏父苏母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开开心心在萌汤国旅旅游、煲煲延年益寿汤,小日子舒舒服服过起来。
小皇子一出生,就交由宫廷育婴师们照顾,苏枋和布罗铎什么都不用做。
但在取名字的问题上,两个人发了愁。
他们都觉得,应该给小肉丸取一个兼具中国与汤国特色的名字。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名字才符合要求,两人有些拿不准。
关键时刻,枢密大臣挺身而出,誓为小皇子取一个高端洋气、中汤合璧的好名字。
一段时间之后,枢密大臣拿出了最终方案,用中文工工整整写在一片纸张大小的压绸檀香木板上,三熏三沐之后呈给皇后陛下御览。
苏枋拿起看了看:“这就是你最终确定下来的名字么?”
“是的!”枢密大臣挺起胸,“请容我为您详细释义!”
他逐一指着木板上的字解说道:
“如您所见,这个高贵的名字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名,由您的姓氏加上陛下的名组成。
“第二个部分,是我大萌汤国的几种神圣的辛辣之物。辛、新同音,寓意皇子陛下日后必将除旧迎新、大有作为。
“第三部分,是陛下的老师之名加上陛下的先祖之名。这代表着我大萌汤国两种优良传统:尊师重道,不忘先人。
“最后一个部分就不必说了,是我大萌汤国皇族的传统姓氏,王霸之气侧漏爆表。”
枢密大臣介绍完了,带着自我赞叹的眼神看着那个高贵的名字:
苏肉·蒜蓉芥末剁椒·鱼菜·杂烩汤
苏枋支着下巴沉吟片刻,“爱卿,我相信这在萌汤国的确是个好名字。但我之前嘱咐过你,这个孩子将来也会到中国生活,我希望他的名字也符合中国的习俗。”
“噢噢!我有认真考察中国的取名习俗!”枢密大臣更加用力地挺挺胸,“不瞒您说,我走访了中国许多高档场所。一走进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里,就有穿着制服的人拿来一本漂亮的名单请我看,那里面全都是这样高雅的好名字呀!”
苏枋无语扶额。你进的那地方是餐馆,人家给你看的不是名单是菜单好吗!
花了些时间,苏枋简要地给枢密大臣讲解了一下中国人的姓名,然后问道:“爱卿,你觉得,如果他用这样一个名字在中国的学校里念书,同学们会怎么想?”
“嗯……”枢密大臣仰头思索一下,“他们会想:这真真是极好的,真真是高贵得不要不要的哇!(@▽@)☆”
把枢密大臣打成了团子扔出去,苏枋试着问布罗铎:“陛下,你怎么看?”
不出所料,皇帝陛下认为——“这名字很好哇!”
无奈之下,苏枋只得自力更生,去跟自己的爹妈商议。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他自己也是个取名废,并且该属性是家族遗传的。
比如他的名字,来历就无比简单:父姓苏母姓方,他这一代是木字辈,就这样凑合成了一个名字。
难道现在又要故技重施?
苏父苦着脸,翻看着砖头厚的辞海:“这一代是玉字辈,要不……叫‘苏球’?球和团子不是差不多嘛。”
苏枋:“……爸,别闹好吗!”
“谁闹了!我说的不是踢皮球的球。”苏父指着书页上的词条,“喏,这儿有解释。球:美玉。《书·禹贡》:厥贡惟球。”
苏枋抛给父亲一个毫不客气的白眼:“你当我是傻的吗?刚才是谁说‘球和团子差不多’的?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难道不是踢皮球的球?”
“……”苏父理屈,又痛苦地翻了一遍辞海,最后无情地把皮球又踢回给了儿子:“你自己搓出来的团子,你自己取名字。”
于是换成苏枋苦着脸,翻看着砖头厚的辞海。
哪成想,“苏球”这名字就仿佛有毒,一入了脑海,就挥之不去,而且越琢磨越觉得合适:不光在造型上与团子不谋而合,寓团圆之意,而且谐音的含义也蛮好——窈窕苏子,淑女(or君子)好逑”的缩略形式嘛。
把“苏球”二字郑重地写了下来,苏枋再次拿去问布罗铎:“陛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