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层寒霜。
无名的怒火在压抑,在蕴育,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孙策低着头,沉着脸,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那个信使,看了许久许久。
伴随着一阵叹息声响起,四周笼罩着大殿的寒霜退去,爽朗的笑容打破了大殿的寂静。
“哈哈哈!好!不愧是我孙伯符看重的妹夫!有胆魄!方才不过是对汝的一番试探而已,看看我妹夫的手下,到底是雄兵,还是孬种。”
“你,很不错!能够正面承受本王的威压而面不改色,甚得本王喜欢!”
“公瑾何在!”
孙策哈哈大笑,赞扬了那个信使两句,随后话锋一变,带着厉色。
“末将在!”周瑜起身,向前一步,叩拜在孙策面前。
“命你两日内,调齐二十万兵马,出兵蜀国!夺回原本属于我东吴的城池!”孙策言道。
此话一出,整个宫殿都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答话。
就连周瑜,也是跪在原地,愣了数秒,显然是还未从自家大王突然之间的态度转变回过神来。
不是说不打吗?
怎么忽然又打了?
而且,还是二十万兵马?
这不是个小数目。
不是试探,也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准备要灭国!
灭掉蜀国,吃掉蜀国!
在吴王命不久矣,东吴王位即将新旧交替的时候,发生这等事情,可行吗?
周瑜在心中自问一声,然后自我否决。
不行!
内部尚且不稳定,此刻出兵对付蜀国,对东吴而言,风险很大。
是以,周瑜跪在大殿之中,却未曾接令。
低着头的时候,目光时不时地滑动,看向一旁的孙权,希望能够从这位东吴二公子的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孙权蹙眉,看向自家大哥,脸上带着少许的惊讶。
对于西楚霸王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毕竟,为了自家兄长,他也曾在暗中调查过那一位。
知道那一位的强大,自然也就知道自家兄长的顾虑。
兄长答应出兵,恐怕也是怕那位西楚霸王当真从遗迹中出来,取整个孙家而代之。
而在整个东吴之中,唯一与那位西楚霸王有过些许接触的,就只有自家兄长。
除却兄长之外,也就是那位外来的天外来客进过禁制内,见过那位霸王,从其中拿出了西楚霸王的血丹。
那枚血丹,孙权也找人研究过,血丹以精血凝聚,而血丹的主人,至少也是一品巅峰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已经和张角、裴旻一般,半只脚踏入超脱之境。
这样的强者,不说是举世无敌,但至少整个东吴,没有敌手。
若是他真要取整个孙家而代之,对于那位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少,他真的有做到这一切的实力和底气!
所以,孙策才会忌惮,才会选择出兵。
不!
应该说,在自家大哥的心中,本就是想要出兵。
他的内心深处,就是一个好战的狂热分子。
只是受限于东吴如今的情况,让他不得不思量很多事情,自我限制,自我禁锢,方才没有出兵,甚至是拒绝了诸葛亮上次出兵的请求。
罢了!
要打就打吧!
虽然会给东吴造成困扰,不过那些困扰都是之后的困扰,权以一人之力,足以挽回。
且让大哥任性一次吧!
孙权无声地叹了口气,抬头,冷冽的目光落在周瑜身上:“大都督,还不接令!”
一声低喝,周瑜身子一颤,再次叩拜,言道:“末将,领旨!”
孙策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却是什么都没说,偏头看了眼自己弟弟,嘴角微扬,随后脸上的笑容归于平静。
“既然接旨,便下去调兵吧。此次一战,关乎我东吴国体,本王当亲自挂帅,与都督并肩,征杀于战场,直推蜀国王都!”
孙策大笑,侧目看向信使,问道:
“这个结果,你可还满意?”
“大王英明。我家大人吩咐过,若是大王应下此事,有一宝物,可交予大王。”信使松了口气,僵硬的脸上挤出一抹笑容,言道。
“哦?宝物何在?”孙策挑眉,心情大好的他来了些许兴趣。
“就在信封内。是我军得到的蜀国军事布防图,至于真假,还请大王自己甄别才是。若是无事的话,小人便退下了。”
……
与此同时,骄阳下,浓雾渐散,南蛮深处,祝融部落内。
祝融夫人与孟获正在巡察族内变化,忽而听见一阵雄鹰啼鸣,吹了个口哨,紧接着便瞧见一只雄鹰俯冲而来,落在地上,爪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