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修真笔记摘录> 第33章 佛眼相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佛眼相看2(1 / 2)

5

佛眼被视为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它不仅能洞察世间万象,更能透视到事物的本质。其中,佛眼的第四点特性——互摄互入的总体性与无不涵摄性,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深邃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这种互摄互入的总体性,如同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佛教的语境中,一切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细微的生命体,都承载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和能量。这种互摄互入的关系,使得万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网络,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当我们以佛眼观察这个世界时,会发现无论是山川河流、草木花鸟,还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交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生命体都成为了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都蕴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和能量。

而佛眼的无不涵摄性,则进一步将这种互摄互入的关系推向了极致。在佛教看来,佛眼具有一种超凡的包容力,它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存在,无论是善是恶、是美是丑、是生是死。这种包容力并非简单的容忍或接受,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和统一。在佛眼的注视下,一切存在都失去了原有的界限和分别,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就涉及到无不涵摄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没有一个能够独立于整体之外。

在佛教中,这种无不涵摄的观念被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佛眼不仅能够洞察到世间万物的本质和真相,更能够洞察到它们之间的互摄互入关系。在佛眼的注视下,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承载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和能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个生命体都与整个宇宙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无法分割的整体。

这种互摄互入的总体性与无不涵摄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6

“无主体与客体”、“无限的无限”、“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以及“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等概念挑战了我们对存在、空间、时间和空无的基本认知,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领域。

首先,我们来看“无主体与客体”这一概念。在常规的认识中,主体与客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主体是认知者,客体是被认知的对象。然而,当我们试图超越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时,便会发现“无主体与客体”的境地。这并不是说主体与客体消失了,而是说在某种更高的视角或更深的层次上,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融为一体。这种绝对的待,没有相对的概念,是对我们认知结构的一次颠覆,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认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接下来,我们探讨“无限的无限”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有限的概念去理解和描述世界。然而,在宇宙学和哲学的视野中,无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当我们说“无限的无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试图超越有限的认知框架,去想象一个没有任何边界、没有任何限制的存在。这种绝空间,没有空间概念,是对我们空间观念的挑战和拓展。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空间的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空间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加广阔和深远。

再来看“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这一对概念。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连续的、有序的。然而,“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却揭示了时间的另一面。瞬息性指的是时间的短暂和无常,它让我们意识到时间并非永恒不变,而是瞬息万变的。而一发即到性则是指时间的瞬间性和直接性,它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并非循序渐进的,而是可以在瞬间完成的。这种绝时间,没有时间概念,是对我们时间观念的革新和拓展。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只是表面的、肤浅的,真正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加复杂和深奥。

最后,我们探讨“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这一概念。在世界的构成上,我们通常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元素和实体组成的。然而,“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却揭示了世界的另一面。总体性指的是世界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它让我们意识到世界并非由孤立的元素和实体组成,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而无不涵摄性则是指世界的包容性和无限性,它让我们意识到世界并非有限的、封闭的,而是可以包容和吸纳一切存在和可能性的。这种无空无,没有空无所有的概念,是对我们世界观念的深化和拓展。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可能只是片面的、有限的,真正的世界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和神秘莫测。

“无主体与客体”、“无限的无限”、“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以及“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等概念,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存在、空间、时间和空无的基本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