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竟不还> 大道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道废(2 / 2)

让你不省心的贺砚,乃至于闯进来对你动过杀心的周雅人。白冤自忖,她不是以民意为旨,以善信为先的圣人,当然也会生出怨恨曾恶。她怨天,也尤人,只是怨过尤过便罢了,总不能真就走火入魔。这世间,本心难守,理智难存,即便时过境迁,她仍记得自己因何而来,因何而在。

直到这一刻周雅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呢?为什么白冤会被冤魂束缚?白冤来历始终成谜。

而他的介入和心境会直接影响报死伞中的记忆,封存的记忆会受他的疑问开始回溯。

只要建立起共感,周雅人便能轻易探寻。

且见眼前画面陡地一转。

此地山河相逼,绝壁森然,仅一线之途。而险窄峡谷间,一名素衣麻履的老人乘青牛西行,铁蹄达达而过,弯翘的牛角几度擦碰两侧崖壁,斜阳将一人一牛的影子投射在岩壁之上。

山风穿峡,吹拂老人霜发素衣,他闭着双目,倒挟一柄黑伞,身形随着青牛蹒跚的步伐左摇右晃。

周雅人怔怔望着这一幕场景,整个人呆若木鸡。老人,青牛,西行,顷刻便让他想到老子西行。而老子倒挟的那柄黑伞,正同报死伞如出一辙。原来是道祖老子。

老子之时,春秋末期,诸侯国无视周礼,僭越称王,长期征伐不止,又有楚庄王“问鼎中原",周天子成了止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史记》有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可见权力更迭血腥无序,民生疾苦,是为乱世。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目睹"大道废”,知周王室衰微,气数已尽,故而辞官西去。

老人乘青牛穿越高山绝谷,涉渡涧河,行于绝岸壁立的狭道,便见险峻如函的深谷中一道关隘,名曰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是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咽喉。老子西行,便自函谷出关。

据说,懂望气之术的关令尹喜,当日在城楼上见紫气东来,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迎圣人至。

不多时,果然见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倒骑青牛向关门而来,关令尹喜忙上前拜见,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著述道德五千言,成为道家学派开山巨著,千百年来,无数道教人士都会到函谷关朝圣祭祖。

然而周雅人此刻在报死伞中所见,那青石垒砌的关楼之上,老子交予关令尹喜的不止五千言道德经书,还有那柄他随身携带的黑伞。老子挟伞而立,迎着扑面而至的清风,须发飘动时,他微微眯起眼,慎而重之地将黑伞交付于尹喜,好似窥得天机,低声道:“南风不竞。”关令尹喜躬身俯首,以双手托举之势,慎而重之地接过那把伞。这显然是一种交托。

周雅人当然明白老子此言之意:南风不竞,多死声。老子生于春秋战国,周朝式微,诸侯争霸,到处都是动乱和征伐,残酷血腥的场面不亚于蒲州之战。

而这柄黑伞,也随圣人走过乱世,侵染过腥风和血雨。所以,它也是圣人函谷授经时,留于乱世中的一把报死伞。圣人又言:“此乱世旷日持久,战祸将达数百年。待到那时,天下必将一统。世间事,福祸相依,因果相连,若天意不改,报死”然而关键时刻,还未等周雅人听完下文,神识突然被狠狠撞开。一阵天旋地转之后,眼前重归黑暗,但是看见了一个人形躺在身侧。白冤醒了,并且正面无表情地盯着他。

周雅人被她盯得心里发虚又发怵,立刻赔罪:“未经同意,擅自窥伺,是我逾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