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赵闻枭:哇哦,热闹,精彩
发疯的赵闻枭一团和气。
嬴政不太受得了,总觉得再待下去粮库就要不保,催促她赶紧回牛贺州赶紧回来。
想着子阳和燕婧初到牛贺州,恐怕会有些许不适应,赵闻枭还是回去一趟,将两人弄得诚惶诚恐又将她送回来。
她只来得及交代相里娇,上次商议的事情,直接往一开始就是郡县制的方向思考。
“好好想想,想好了就把规划方案和条例交给我。”“是。”
从牛贺州回到燕国,刚端上笑脸,想问问赢政有没有什么更具体些的意见或者建议,对方就像躲瘟疫一样赶紧走了。赵闻枭”
算了,都是有用的人才。
她手指合拢为掌,升起又缓缓压下,默念雨果名言三百遍: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想要成为创一代,对自己人的宽容之心不可无。微笑。
蒙恬等学员…”
老师她,没什么事吧?
大
走完整个督亢之地,王贲便不来了。
赵闻枭也把路簿更新完毕,不必再刻意逗留。一行人当即加快速度,赶往蓟城。
不日。
他们便靠近蓟城,在郊外把装备收拾起来,装成打头的商旅。如果燕国也像秦国那样,每道关口都要严格审查“验"、“传”恐怕他们的谎言会一戳就破,连城门都进不去。
还好燕国不用。
他们顺利在馆舍住下。
燕国北据燕山屏障,南控华北平原,西出可逐鹿中原,东退可固险守国。从这点上看,战略位置还算不错。但是它被夹在齐国和赵国之间来回拉扯,跟中山国摩擦也不断,可谓夹缝中生存。
秦国是“远交近攻”,它却只能“远交近避”。更完蛋的是,背后辽东诸地还有东胡虎视眈眈,随时在背后偷家。以至于这个在东北立足八百余年的国家,几乎没什么特别出名的君主,唯有燕昭王被誉为"燕国仅有的明君”。
说起这位独苗苗的明君,还得说说他荒唐的爸,能干的妈,跟他抢君位的兄弟与不受父亲待见的他。
当是时,上任燕王哙脑子发抽,玩了一波复古潮流,搞什么“禅让”,让相国子之称君。
太子平当时就懵了。
整个国家的老百姓也懵了。
事实证明,历史的倒车开不得。
没几年燕国就乱了,太子想要攻打子之,抢回君位,所以派人去请齐宣王帮忙夺位。
刚好齐宣王也想趁机浑水摸鱼,就答应了太子平。此时,易王后不知是察觉不对还是怎的,带着公子职离开蓟城。在协助太子平抢回君位后,也对燕国的老百姓实行了大规模的抢掠、屠杀。这一遭,险些把燕国直接灭国。
只不过当时的赵国君主是赵武灵王。
他并不想齐国壮大,所以趁机助力一把,让公子职回去继承王位,那便是后来的燕昭王。
燕昭王师郭隗,招贤士,外有苏秦,内有乐毅,可算把燕国撑起来,并渐渐壮大,反过去差点儿灭了齐国。
可以说,燕齐之间的仇恨,绝不亚于秦赵。只是可惜,在燕昭王之后燕国再无明君,一步步走了下坡路。如果现在的人搞个什么“七国最弱者″评选榜,大家普遍认为不是燕就是韩。看着蓟城,听着蒙恬普及的“常识",赵闻枭生出一个疑问:“齐宣王不想耗费国力,所以让公子职找秦惠文王帮忙?”蒙恬点头:“嗯。”
“齐宣王能想到的事情,难道秦惠文王就想不到?"赵闻枭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帮燕国这个忙?”
蒙恬有些心虚,眼神飘忽两下。
随即,想起眼前人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诚实是必要的事情。他又心安理得起来:“惠文王当时也想插手燕国的事情。”赵闻枭明白。
远交近攻策略嘛。
在范雎正式提出来之前,前两任君主已有类似做派。“再者,易王后是惠文王的女儿,公子职上位,总比其他人上位好。”赵闻枭:“!”
秦燕还有这样的联姻关系。
难怪太子丹会是嬴政幼时唯一的朋友。
等等一一
燕国唯一明君,带有秦国血脉……
唔,有那么一些些微妙。
带着这一些些微妙,她又听蒙恬说东胡出生的秦开为燕昭王攻打东胡,一路打到辽东半岛的事情。
东胡可不是好打的,杠杠的硬骨头。
这个不太熟悉的燕将秦开,倒是个厉害角色。“这燕国也是神奇。说它强吧,他这么多年才诞生过一位有名的明君,且国界不出易水;说它弱吧,人家又能把辽东半岛打下来,把东胡给打残。“赵闻枭感叹着丢下包裹,瘫在床上。
这么说来,一直都是被人分割,被人欺负的倒霉蛋,岂不是只有韩国?啧啧。
真惨呐。
她想着晚上陪扶苏逛逛燕国,再回牛贺州一趟,就打发几人自己去玩,她睡一阵。
蒙恬也想睡。
最终出去瞎逛的人只有李信、叶子和阿兰。叶子看着萧条的街道,左顾右盼:“蓟城也不是很热闹嘛。”街道跟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