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不知我哥是嬴政>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斗殴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斗殴呢?!(2 / 2)

蒙恬说:“齐国身处长河下游,煮盐开土,民皆殷足,不愁吃穿,人人脸上皆有红光,的确不一样。”

他先祖乃齐人,倒是不好说什么坏话。

再者,他这句话也没有说错,战事频频的地方,农事也会受到影响。黔首吃不饱,又要整日担惊受怕,自然面黄肌瘦。李信扫过周遭:“这些人吃饱喝足,又深受稷下学宫的影响,看起来倒是人模人样,路边也鲜少流民。”

战乱时期,流民再常见不过。

秦国是因为法度律令,不允许健全的流民存在,不入户不参军不贡献者,连在路边乞讨的权利都没有。

但是齐国却没有这样的规定。

之所以没有多少流民,全赖他们有钱。

叶子有些不清楚老师想听什么话。

但她知道,两位师兄说的话,都没有说到老师心坎里。她琢磨一阵,公事公办似的说:“这里的人,应该都吃得很好,我们的宴会在这里办,应该会吸引更多人前来。我瞧这里的人应当不会太缺钱,老师可以提前跟凰城的人说好,多采摘一些瓜果前来,大赚一笔!”阿兰点头:“大赚一笔。”

赵闻枭”

小孩姐果然是小孩姐,真会揣摩人心会说话。“我说的不只是这些。“赵闻枭说,“你们有没有发现,齐国之所以看起来比其他地方都要热闹,是因为他们外出的女子,比其他国家要多很多。”其实也不仅仅只是外出的女子,就连在外劳作和做生意的女子,都比在其他地方要多出许多人数。

尽管与现代没法比。

可在先秦,乃至后世许多盛世王朝,也就唐能一比了。唐还有女子戴幕篱,齐国在外行走的女子却安然袒露面容,勾勒腰肢。她刚才瞥过垣墙,还见到有人抱着喝奶的娃,大大方方走出院子,走向庖厨。

倒是让她想起奶奶那一辈人。

四人又重新环绕四周,看了一圈。

蒙恬思索:“许是齐国已有多年不参战,偏于一隅?”若是无战乱之苦,自然就不用害怕敌军进城抢人,不管是工匠还是女子,都不用怕被掳掠到敌国去。

这么一来,大家自然更愿意往外走。

“或许吧。“赵闻枭也暂时看不出什么蹊跷。不过光是这个原因,她是不相信的。

解放女子的唯一原因,只能是提高她们的生产力。所以一一

齐国女子到底还有什么特殊之处。

“对了。"她忽然想到,“齐国靠山靠海,还有渑河供水,除了盐和海鲜之外,还有什么特产?”

蒙恬说:“齐国环山抱海,方圆千里一片沃土,到处都有人种植桑麻。所以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许多人会穿彩色的丝绸和布帛。”布帛,丝绸呐。

那可是跟米面一样的硬通货,比钱还要值钱。果然还是生产力的缘故。

“齐地的人大都富庶,也因此不爱往他国他乡去,他们甚至不喜欢聚众斗殴,但是却会背后伤人,经常有人在深夜时候劫掠财物。你们都得注意些。“蒙恬补充提醒,“不过要是没什么事情,当地百姓相比其他地方而言,会更从容宽厚、通情达理一些。他们大多爱发议论,喜欢辩才,所以也要切记不要随便加入别人的讨论。”

否则,在讨论没有结果之前,他们是不会放人的。就算有了结果,可倘若他们心里并不信服的话,也会一直纠缠,想要再辩论一番。

同时,齐国也因其包容,而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全,有时亦难免显得鱼龙混杂一些。

赵闻枭找馆舍下榻时,路过许多食肆,里面辩论之音不断,学术氛围的确格外浓厚。

只不过,其中鲜少有女子身影。

她慢慢踱步走过,听到里面传出各家学说的治国之论。偶尔会有竹简互相击打的声音。

叶子转头看蒙恬:“这就是大师兄说的不喜欢聚众斗殴?”阿兰附和:“我看他们挺喜欢的。”

李信凑热闹,掰回一城:“谁说众目睽睽之下,从别人背后摔竹简,算不得背后伤人呢?”

蒙恬:“…两个人互相击打,算不得聚众斗殴。”读书人说不过,脾气上头动动手而已,算什么斗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