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后世史书,到底将他写成了什么“只有这些优处?”
嬴政夹了一块从未吃过的羊驼肉,将筷子放下,悠然嚼着,准备听她长篇大论吹嘘,再分辨个中真假。
赵闻枭却没有多说话,只把土豆挑到上面放着晾凉。“羊驼肉是为了煮给猫猫吃的,你少吃,多吃土豆。"她挑完也放下筷子,斜倚在身后墙壁上,问,“秋气将至,燕国可收整完了?”这时候收整,万民都忙着收成,绝对没有闲暇功夫搞什么反抗的事情。扶苏默默啃肉,听两人闲聊。
嬴政吞下羊驼肉,倒没说什么,只重新拿起筷子夹陶器上微温的土豆:“燕王喜被有成退至辽东,暂时没理会他,燕地置郡为右北平。王贲挥兵南下,直面魏国,尚在战时。”
他本欲继续用王翦老将军。
只可惜,半年之间,燕地还不算太稳固,须得他镇守。还好王贲有其父遗风,作战也是稳打稳扎的做派,自邺城补充好军需才一座座城池逼近,慢慢蚕食。
虽看得人心焦,却格外稳健。
不过秦国也不是第一次打魏国了,之前一直攻不下大梁,不知这次可顺利否。
希望王贲能有奇计。
他估摸,依照当前的战况,他们大秦的锐士八月就能逼近大梁。嬴政自己也没闲着,近来一直在思索如何破除魏国国都。“小明同学没有从军?“赵闻枭闲不住,歪在墙上也不忘转手中两根筷子把玩。
燕国那种夏日山野的地形,最擅长对付的人,当为李信和王离这两个“勇”字当头的人。
单论出兵,不论其他,李信又比王离更能出奇制胜。可王离的相对沉稳和爽朗,更能安抚燕地投降的百姓和将领,也是个顶好的帮手。
蒙恬性子向来谨慎,不适合在燕地突击,派去秦军更为陌生的楚地,倒是不失为妥当的安置。
筷子在她手上格外听话,随快速掠过的思绪,翻出两片交错的残影,仿佛两根交战的长枪。
嬴政还没见过这么灵活的手。
他吃完刚夹的土豆,才说:“明为稗将。”与王贲父子一同上阵。
王家,也算三代都在同一片战场为他效力了。赵闻枭掰着手指数:“"小明同学和李小信都有了战功,那恬恬和少荣”他俩能按捺住?
蒙毅是文官,还是他身边近臣,应当在掌管文书工作,不需要这种战功彪炳史册。
“魏国若是今岁攻下,还须得有武将镇守,明届时要留在新郡,攻楚之事,还得安之前往。“嬴政又吃了两块土豆,有些口干,顿了顿,才继续,“至于少荣,他目前没有上战场的必要。”
他把人留在少府,与相里默一起研究攻城利器。章邯素来沉稳,且不爱争抢,平定六国诸事并不缺人手,赢政需要他在背后,他也就默默转到更缺乏的匠人里研究刀兵。先前陌刀的制成,也有他一份功劳。
“啧一一”赵闻枭将筷子一抛,握住一根,用以转动另一根,“你不是欺负少荣老实吧?”
此言,她也就随口调侃。
心里倒是明白,嬴政亲自打仗不一定能比得过她,但是人事调动安排,肯定做得比她好,思虑更周全。
他的安排,只要细思一下,就能明白有多恰如其分。嬴政听着木筷"叮叮"敲击的声音,竞有些习惯了这种扰人的热闹,白眼都懒得送给她。
“那你便自去问问少荣。”
他又吃了一块土豆,嘴里更是干得慌。
赵闻枭单手倒了一杯紫苏水,递给嬴政:“喝,别噎死了。“等他一接过去,她又倒了一杯,加一根晒干的芦苇管,方便饮用,才递给扶苏,语调更是温柔千万倍,“猫猫慢慢吃,别噎到哦~”
嬴政”
他撇眼看向扶苏。
扶苏低头,抱着竹木杯子当没看见。
他还是小孩子,大人的事情,他不掺和。
嬴政饮完紫苏水,又吃了几块大土豆,彻底饱了,也明白了她的用意,转而用更深沉的眼神打量筷子上夹着的土豆。“这东西,也能如同番薯一般,做成粉储存吗?”饱腹倒是不错,就是不知会不会吃多了容易肚肠翻滚。赵闻枭从背后掏出一网兜塞给他:“你带回去试试不就知道了。不过我可提醒你两件事情,一是泛青发芽的土豆有毒,绝对不可食用。“二是这东西品种众多,你放在关中种植,只会连年减产,还是大减,建议你在燕地寒苦之处、关中肥沃之地与湿热的南方都育种试试看。”赢政接过,打量了好一阵。
可育种。
那就是有不减产的品种,但她不确定需要什么条件培育,所以得都试一试。“你来此陌生之所,就是为了这东西?"他看着最小如拇指大的土豆,抬眸看向赵闻枭,“看来,此物相当重要。”
赵闻枭:“…少打探消息,我也不是什么都会给你秦国的。”提纯精盐的办法可以交给他,那是因为最重要的反应试剂方子在她手上,光是盐池的晒盐方法,可做不出那般精盐。她靠这个和对方交易,自然有恃无恐,不吝给些好处。但她总得还有几张自己的底牌,比如糖、油、酒、碘等等救命物品的相关制作工艺。
故而,像落花生这种作物,她不会让它随便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