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半路遇匈奴,谁更危险?
两人针锋相对的谈话,一眨眼便过去七日。赵闻枭这边,人员集结完毕,水和粮食也都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发。大月氏王受益于一小罐有些化开的酒心巧克力,还贴心给他们寻了一队向导,带领他们走出嘉峪关,入敦煌。
如今,这一带还没建立关隘,全靠西起临洮的秦长城抵御关外来客。此行沿途沟壑纵横,,河湖密布,水网交织,水草丰美,红柳胡杨立在岸边,随处可见。
这是与现代敦煌同出一源,又略有不同的风情。塞上视野足够广阔,入目却也苍凉肃杀,远处滚滚黄沙显风刀,回首可望蜿蜒穿梭在绿色山脉里,饱经风霜的秦长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塞上画卷。
赵闻枭之所以认出敦煌,还是因为罗布泊湖。如今的罗布泊湖被称为盐泽,水里含盐量十分高,且湖水汹涌,跟海也差不多。
附近的盐碱地像是一把雪灰色的刀,格外坚硬,顶端却又“刻薄”穿着丝织的鞋子或者不穿鞋子,根本没办法行走,,得穿厚厚的皮靴子才可以。又或者在鞋子底下垫上一块木板。
李左车跟李牧打过匈奴,但是匈奴人每次打不过都逃,他们追得很费劲儿,往往驱逐出去就算了,不会一直跟着。以前还从未试过,抵达这么深的地方。
这是他头一回亲身入塞外。
“子房。"他悄声问张良,“我们真的要跟着去大宛吗?”他怎么觉得,这一路不会安宁平坦。
张良盯着怡然自得的赵闻枭,左手松开缰绳,摸了摸自己的右臂。“你的胳膊到底伤哪里了?"李左车顺着他的动作,看向他上臂,“怎么最近一直摸它?”
张良收回手,重新拉好缰绳:“没伤,只是有些酸而已。”“那你说……
“去。”
“嗯?”
“开弓没有回头箭,路已经走了,就要向前。“张良握紧缰绳,“不能回头,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李左车皱眉,总觉得他若有所指。
“可是……“李左车迟疑,“这次随我们逃出来的人,不到十个。剩下那些,都是跟着老丈"越'出来的人,恐怕没那么容易听我们的话。”张良:“秦国初并天下,正是士气高涨难破的时候,不宜立即动手,须得另寻机会。若是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他们也不是我们要找的良将。”昔年,若非赵王毫无耐心,又听信谗言,换下李牧老将军。秦赵一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如同赵王那样近功近利,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背后,不远处。
脸上黥字的少年对老者说:“老丈,你说我们此行,能有用吗?”不是说他们要联合六国诸贵族的势力,等推翻暴秦,便可胜者封王,人人都有功劳吗?到底谁领头还没定下来,他们怎么就要去找良驹宝马了!一片肃穆之色,轻易不暴露心思的老者彭越,说了一番话。这话与张良的意思差不离。
“今日之秦国,犹如刚刚磨砺而成的宝剑,正是割喉最锋利时。我们须得等它染血了,口子钝了,才能冲上去。在此之前,我们磨磨自己的宝剑,不算碍事。”
那年轻人能有这等耐心,也是不凡。
队伍最前面。
向导牵马停在水泽旁,问蹲下去检查水质的赵闻枭:“枭,你想往北走,还是往西走?”
“这两路有什么不同?”
“往北走,路短但山高;往西去,路远曲折,但比较好走。”这地方南北两边,海拔都超过五千米,唯有沿着河西走廊往西去,海拔才在一千米以下,人会好受些。
兼之西行沿途水草丰美,不怕没有马料。
往北则不然。
赵闻枭果断选择了西去。
如果只有她一个人,那当然是哪条路短选哪条。可是三百余人一起出发,要考虑的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她不是魔鬼,没有平白无故用别人性命铺路的习惯。他们一行人西行时,蒙恬和杨翁子已东西合击,把匈奴一口气赶到燕山山脉西北侧。
为防匈奴南下,嬴政斟酌之后,令蒙恬征发大量民工,在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巩固秦国北部边防。倒不是嬴政不想继续往北打,而是北边没什么好东西,打下来浪费的国力远比得到的更多。
倒不如修筑长城,世代防守。
若是匈奴再来,便一直打到他不敢乱动为止。可这支被打得四面逃散的匈奴兵,有数十骑兵也顺着罗布泊湖,往西北方向而行,去附近绿洲诸部落补充物资。
路上,两行人在狭窄的丘陵处碰上。
匈奴人满心狂喜,还以为自己遇到了等待宰割的肥羊。结果一出手,发现白发苍苍的老丈一点儿也不好惹,年纪不大的少年也很凶悍,看着病弱的美人还会抡锤子!
策马对上最前面的一群女子,更是被怒冲出去的“护王使者"揍了个鼻青脸肿。
匈奴人开始怀疑人生。
赵闻枭坐在马上看热闹,嚼着香蕉干问身旁的吕雉:“敢不敢一试?”吕雉刚点头,吕嬃就迫不及待道:“我、我、我!我也想试一试,到底有没有练出个模样来!”
华胥野民以速度和眼力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