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铃铛摇了摇,过了一会儿,她就听见外面波茨太太在敲门,询问她是不是醒了。波茨太太听见声音,就进了屋里,将今日的日程确认了,问她是否需要准备待客的晚餐。
她思索了一会儿,说要准备,又从波茨太太这里接过了今天的泰晤士报,确定了早餐吃什么。
这份报纸也是包含在房费以内的,玛格丽特不看白不看,便在餐桌边上坐下,一边用早餐,慢慢翻着。
上面大多数新闻,什么时局政治,海外哪个地方又打仗了,玛格丽特没有什么兴趣,包括以前在温菲尔德家经常去关注的那些商业版面,她也一样不感兴趣。
倒是对批评家们互相揶揄,以及谈论摄政王私生女和贵族上流名人之间的七七八八比较感兴趣。
玛格丽特还看见了老熟人梅格小姐的名字,很显然今年去约克旅行享受自然景观成了新的潮流。
但温菲尔德家族里发生的事情却没有过多的笔墨,似乎被某种力量给平息了。
早餐后,玄关里便陆陆续续的有侍者将昨日她大肆采购的物品送进套间里。波茨太太负责帮忙整理归纳,将应该清洗的东西清点一遍写上名录送去了洗衣房。
玛格丽特今天是个空窗,没有出门,便回了书房,摆弄她那些小玩意儿,又开始着手写粉眼的续篇。
在莱特饭店待了整天,她一个人也总有事情要忙,其中只有旅店的女仆过来给花瓶里添植物,打扫餐桌。
玛格丽特的粉眼包含试稿在内已经完成了四篇,还剩下六篇要写,她拟了个大纲。
其实对于作者来说,想让自己忘掉一切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弄个可以写几天的大纲,然后两眼一睁就开始工作干活,除开吃饭喝水上茅房的时间,基本没有闲工夫去想别的。想着剧情,内容,如何遣词造句,这个梗会不会有些水土不服,又想着能不能得到认可,脑子里实在是热闹。
可等她完成任务后搁下蘸水笔,眼睛盯着纸页,那些画面,场景,人物的对白全都在脑子里谢幕,一点点平静成黑白字后,玛格丽特又会感觉这个世界似乎格外的安静无声。
她抬起头,松了松肩,朝窗边走去,抬起眼睛远眺着北方,伦敦的天际线笼罩在阵雨后的迷雾中,又或许是蒸汽机里面冒出来的雾霾。总之什么也看不清楚,只能看清最近的这一片街角景色,人群来来往往的,偶尔能听见附近传来的乐曲声。
不过,没等她放空多久,下午茶时间到了,玛格丽特又打算去一趟书店,选购一些书籍摆进书橱里,总而言之,不能让自己太闲。等到一夜过去,她在波茨太太的敲门声中起床,去衣帽间换衣裳,穿了新的有纱饰的棉裙,又戴上适合春季的宽檐帽。收拾好了,简单的早餐后,她带着全部的《玛德娜夫人》让旅店的马车夫送去′枫丹白露′出版社。
佛里特街,小雨纷纷,湿润了街道上的石砖路,积成水潭,马车经过时,浑浊的水花四溅。
玛格丽特抱着稿件走进了′枫丹白露'她摘下滴水的帽子交给了终于重新招到的收发员露丝。
“普森先生在里面等你。“露丝对玛格丽特说着。她点头,在门厅里一众等候者艳羡的目光中打开隔门走进了编辑室。普森先生还是那么老学究打扮,夹着一片玻璃镜,看起来心情不错。“普森先生,早上好啊。”
“坐吧,玛格丽特,先让我看看你信里反复提的《玛德娜夫人》怎么样?主编要十一点才能来。”
编辑室里混着一股雨水的潮气,三四位编辑员和助手正在工作,旁边的另外一个副主编没来上班,只有普森先生一位副主编在。玛格丽特把厚文稿全都交给普森先生。
普森先生还不忘记拿出几份小报社里出的花边报纸,让她看看《万花筒》前两期的评价。
她接了报纸,低头研读起来,每篇都有一两个混迹这圈子的评论家或者撰稿人提起枫丹白露出版社的新刊物。
上面有人评论故事册子这个类目,说今年春季的较量刚刚开始,二月和鹅毛笔依旧是两家出版社独大,三月份取得了全英格兰十万册续订的好成绩,是为主流。
波罗斯和白羽公爵互不相让,也有个大几万册,只不过内容依旧是陈可乏善,内容新意不足。
这位评论家又细数了五六家中小规模的刊物,最后提起了新刊物问世的“枫丹白露′
在《万花筒》收录的十几位作者的作品里,这位评论家只提起了《粉眼》这篇故事,认为设定颇有意思,看似俗套到极点,却是处处有亮点,诠释却不俗套,可见作者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不失有优点。还提了这是一个女作者的作品。
后面几份小社报纸上,但凡提起枫丹白露的,必然也会提到玛格丽特和另一位作者汉斯夫人写的故事。
玛格丽特看完了报纸,普森先生还在认真的品鉴《玛德娜夫人》看起来,他是完全的沉浸到了剧情里,心情随着玛德娜夫人的经历而起伏,时不时蹙着眉,又时不时绷着脸,然后舒一口气,继续翻下一个章节。等他看完,看到最后,关于女主角和竞争对手,也就是文章里的男主角,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园艺较量后,在大规模的病害前化干戈为玉帛。最后他们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