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徐皇后思念儿子成疾,命人提前三月让太子回来。
可从容山寺回来的太子并未改变性情,依旧寡言少语,性情乖戾,靖晏帝让其观政,允他处理一些奏折,应当也是出于督促太子与百官交流之初衷。
于是便造成如今这般局面,太子有一目十行的能力,惊艳了百官,可不与之沟通的恶习依旧难除。
文元正与施岗两名大学士科举入翰林院工作多年,好不容易爬上了内阁,待任阁老卸任后,两人将来也是内阁首辅不二人选,辅佐天子管理朝政,前途一片坦荡光明,偏偏遇到了这位不与他们沟通,一意孤行的储君。
实在不怪他们积愤。
任阁老年事已高,看了眼靖晏帝,举起象牙笏,佝偻着背道:“太子能一目十行是大周朝之幸事,通政司一日呈递上来的奏折少则四五十,多则一二百,今日奏折仅有七十,太子处理迅速也在理。况且太子观政三月,并无纰漏,至于……剩下悬而难决的奏折,任某认为乃内阁要与陛下商讨之深度。”
任阁老选择了谁都不得罪的方式,太子只是按照规矩行事,一目十行处理奏章迅速是他的本事,二来观政三月没有出现纰漏,酿成大错,那就更加无可指摘。三来有些奏折事关重要,是皇帝与内阁能臣合力探讨的要事,不可一人独断,既恭维了皇帝,也不得罪未来天子,更没有否定两名内阁大学士。
文元正与施岗两位大学士纷纷看向任阁老,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只好压下火气闭嘴。
靖晏帝见任阁老一番话堵住了两名大学士的口,笑着打圆场道:“任阁老说的有道理 。”
-
侯府。
崔苡茉从宫中回来的消息传到冯氏那。
卢嬷嬷说:“夫人,听说五姑娘得了圣上夸奖,夸她字有景翰林之风骨,先侯爷之儒雅,还得了赏赐呢。”
冯氏连忙追问:“什么赏赐?”
冯氏还未得过宫里的东西,吴老夫人在定武侯封侯时就得过封赏,得诰命敕书,封为老太君,还有松鹤绣纹的翟衣和金丝刺绣做的翟鸟补子霞帔,每每重要场合,吴老夫人就会穿出来。
大房也有一品诰命夫人的封赏。
整个侯府只有她这个主母什么都没有。
“据说是扬州府的鹿茸和辽东盖州的贡参,给五姑娘补身子来的。”
冯氏感叹:“这丫头命真好……”
崔方仪在院子里偷听,听闻五妹妹得了圣上夸奖和赏赐,心里闷闷不乐,打算出去找银珠,路上撞见顺安堂的赵婆子。
“四姑娘,怎么垂头耷耳的?谁欺负你了?”
崔方仪揪着院子里的西府海棠叶子,地上堆了一堆被揪掉的叶儿,闻声看向来人,刚要张口,又闭上嘴,她的心思哪敢告诉别人,就连她娘都把她说了一顿。
赵婆子见她不说,只以为是姑娘家家的心事,便道:“吴老夫人那有好吃的,炖了鸾羹,四姑娘你要不要过去陪陪吴老夫人?”
崔方仪停下蹂躏叶片的动作,想到祖母,昨日她去找祖母说说话,她还未说什么呢,她娘立马就给了她一个警告的眼神。
她讨厌她娘为了当家主母的脸面而训斥自己,大房景氏不仅从来不会凶女儿,听说还要把一品诰命夫人的箱笼和封赏全都留给女儿做嫁妆。
“快去吧。”
赵婆子让她过去,吴老夫人喜欢孩子常去她那与她说话闲聊,五姑娘身体自小抱恙,除了每日请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辞忧院,府里的男娃都是贪玩的,也不常去老夫人那,就只剩下四姑娘。
这些年来,四姑娘不是在瑞锦院就是在老夫人的顺安堂,有时夜雨寒天,还陪老夫人一块儿睡。是以吴老夫人也是最疼四姑娘,有什么都先紧着她。
崔方仪去找祖母,吃完了鸾羹,伏在吴老夫人的膝盖上睡觉。
吴老夫人轻拍着她的背,仿佛当成自己的小孩儿。
忽然的,崔方仪脸色发白,从吴老夫人膝盖上滑下来,要不是吴老夫人连忙拉住她,崔方仪就摔到地上了。
“怎的孩子,做噩梦了?”吴老夫人好笑看着她。
崔方仪却始终回不过神来,木愣愣地看着前方虚无一处。
而那一处正好是顺安堂的来路,崔苡茉在几个大丫鬟的簇拥下走来,温声细语让人呈上辽东贡参。
“祖母,今儿茉儿去了宫里,圣上赏了些东西,茉儿记得祖母每到雨天膝盖就疼痛,府里大夫说炖人参喝最好,正好宫里赏了辽东盖州的贡参,希望对祖母有所帮助。”
辽东盖州就在长白山脉下,那里的人参不仅芦碗紧密,须根长且老韧,更有百草之王的盛名,常年作为贡参送到宫里。
吴老夫人看到这般上等的人参,宽慰孙女孝顺,竟然还记得她这陈年顽疾。
“茉儿,你真是有心了。”吴老夫人显然十分高兴,让赵婆子收下孙女的孝顺。
崔苡茉福身:“祖母,茉儿还要跟着常账房学习,先退下了。”
吴老夫人不想耽误孙女的学习,让她先回去,后又觉得惭愧,想了想,唤来赵婆子。
“赵婆子,你再去小厨房给茉儿送一盅鸾羹,给我的乖孙女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