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稷麦一事,王上也同意了,刚好稷麦也十分耐旱,今年关中千里平原大量改种这两种作物,可见,连天意也在帮我秦国啊!”
大臣们纷纷附议,劝秦王不必这般忧心自责。韩非冷静出列道,
“王上,如今已是五月,正值农物的生长关键之期,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该继续加派人手挖井拗溪,蓄水增灌…以及,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这话一出,群臣心中皆是一凛。
是啊,今年都已经快过去一半了,如果到了年底还没降下几场大雨浇透土地,明年的春耕又该怎么办?而且旱情若再持续下去,定然又会出现蝗灾,还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踏出殿外,碰上李世民被五黑抱着走来。众人诧异问道,
“太子怎的会跟五黑子一起进宫?”
李世民扬了扬手中的图纸,
“我去少府工坊了。”
说着,他催着五黑快步进了殿。
他早就发现,在这个时空绝不能尽信史书。这场波及整个天下的大旱,本该发生在史书上的秦王十二年,可现在却跟齐王访秦一样,出人意料地往前挪了一年。如果按照史书的记载,这场大旱在六月到八月将会迎来降雨缓解。(1)现在已经五月了,六月眼看就近在咫尺,他却不敢冒险去等待一个虚无缥缈的降雨季节。
如果这场旱情,在这个时空改变的不仅仅是年份呢?所以,从二月朝廷下诏警示今年气候有异开始,他就借着找荀子学习的机会,频频往少府工坊跑。
又趁着找五黑问来问去的机会,各种童言童语天马行空,终于磕磕绊绊地把“龙骨踏车”这个对时人来说无比陌生的概念,成功装进了五黑的脑子里,让对方当场就激动跑去开始画图纸。
李世民虽然知道这东西的结构,却无法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只能时不时就跑去少府,假装不经意地质疑某个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好在,墨家对这些工匠之事的领悟力实在很高,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今天一去就得到了好消息:
五黑昨日改良了踏车再次试验,终于把水从河中引到岸上了!得了秦王一通狠狠褒奖的五黑,带着"速速造出更多踏车"的任务匆匆离开了。
秦王眼中溢满了喜色,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五黑说的可是真的?这种可以源源汲水灌溉田地的好法子,竟是我儿这小脑袋想出来的?”
李世民急忙拍开他的手否认,
“才不是呢,我那天正好看到少府推磨的水车可以带着水转圈,就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五黑一下子就放到心上了,现在还真造出了这种神奇的车子”秦王轻笑出声,
“你若没功劳,为何又总往少府跑?五黑这人最是严谨,从不胡乱夸大事实。别人家的太子都在设法抢夺功劳,只有你,生怕功劳会反咬你一口...”“嗷呜!"李世民马上抓起父亲的手臂虚虚咬了一口,赶紧转移话题,“阿父,咬得痛吗?嘻嘻!”
秦王看着衣袖上明显的口水印,笑容一下就消失了,伸手捏他的小鼻子,“你今年几岁了,还这般幼稚!”
李世民连忙把脸躲进父亲怀中,紧紧抱住他,“孩儿只有三岁,还可以再幼稚几年.不对,孩儿在阿父面前永远是个孩子,我可以幼稚一辈子!”
我也可以一辈子守护在你身边,完成你想要完成的心愿,让大秦走向长治久安。
秦王抱着软乎乎的孩子,听着孩子这番幼稚的言语,眼中再次溢起了笑意。这场旱灾刚好在春耕后出现,他这些日子情绪压力极大,一睁眼就盼着各地传来下雨的消息。
但这孩子竟也一心牵挂着国事,想来心头的压力并不比他小。他半夜秉烛查看大臣们的抗旱提议时,常会听见小小的世民在睡梦中,带着哭腔喊着诸如"下雨了,百姓们不会再受饿了"的梦话.…秦国各处河道遍布,有了这龙骨踏车,就能赶在秋收前再把庄稼灌溉个透,至少还能增收一成半.…五黑说了,少府能造出这车,世民功不可没啊。想到这里,秦王的眉眼愈发柔和下来,轻轻抚着孩子柔软的头发,“罢了,就允你这般耍赖吧~!”
李世民睁着澄澈乌黑的眼睛仰头看他,
“啊?谁耍赖了!”
秦王用一种十分满意的目光,欣赏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你说要在我面前当一辈子幼稚孩童,不是耍赖是什么?不过,寡人允了。”
李世民见父亲今日难得心情颇好,急忙提出一个建议:这场旱情必会导致粮食减产,如果朝廷还按先前的税赋征收,将会有大批百姓面临青黄不接,只剩这点粮食恐怕根本就熬不到明年的秋收,到时,秦国将损失大量的劳动力。
而朝廷在敖仓各地设下的粮仓,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吃上好几年的巨额粮食,不如今年先为百姓减税,再开设常平仓设置赈灾制度。秦王收起笑容,目光深深看着他,
“你想减税,赈灾?今年朝廷能收到的税赋,本就要减少大半,如今秦赵两军仍在平阳激战,你可曾想过,接下来要从敖仓挪出多少备用粮,才够填上这场战事的消耗?”
李世民不想看到那么百姓活活饿死,这场旱灾提前得猝不及防,哪怕它按史书的记载发生在明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