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645章 让你去,你愿意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5章 让你去,你愿意吗?(1 / 2)

“肯定不止。”陈浩点头,“但也得有个前提,就是不要票,如果要票,买的人就没那么多了,毕竟粮油票还得优先紧着粮油,得放在家庭用度方面才行。”

城里买啥都要票。

就是大饼,苕粑,面窝,油条,等粮油制品,也需要票,大部分都需要粮票,按人定量、按劳分配,是粮票的发放原则。

不满一岁的小娃子,一个月5斤半的粮票,1到3岁的,能有8斤左右,10岁以上的居民,每个月能有22斤左右,普通的职工,一个月是30斤左右。

不同的地区,口粮标准会有差距,再就是年龄大小,职业不同,口粮也会有差异。

但实际上,粮票的份额是不足的,不少家庭会用粮票换取粗粮,因为一斤的粮票能换取1.25斤,甚至更多的粗粮。

粗粮更便宜,也更容易饱腹。

“这倒是,城里的居民,粮油票都是定额的,得用在吃方面,要填饱肚子,没有多少额外的粮油票做这事。”童永昌点头。

“农民不需要粮票,分田到户了后,家里余粮肯定也多些,去城里做些吃食,卖出去,是不是就没啥问题?”黄玉凤道,“没想到啊,农民还有这好处,粮油方面比城里居民要好,能自己做主。”

瞧不起,看不上的农村,如今却有一两样比城里强了。

童永昌和黄玉凤心中多少有点不得劲。

两人的优越感,表面上看是城里户口,实际是城里户口带来的各种福利,分房、粮油票、布票、鞋票,医疗免费,等等之类的。

可现在,有农村户口,在农村种田地,粮油方面似乎要更方便,做经营也更赚钱。

“分田到户是分田到户了,但种地还是辛苦,比不上正经单位干活,而且也不稳定,在单位里头,旱涝保收,每个月的工资都是稳定的,多少都有,种地却要靠天吃饭,老天不赏脸,很容易就干旱或者是内涝,田地收成就没着落。”童永昌道。

农民的日子怎么能比城里日子好过?

这不符合逻辑。

心疼农民是真的心疼,认为农民付出多,也是真的认为,可谁要让自己当农民,或者是农民的收入真的比自己好,心里就不痛快了。

“那倒也是,再就是农民没城镇户口,去城里不方便,真要做经营,也麻烦,我看城里有些人也卖东西,都是偷摸着做小本经营,但都是非农业户口,是城里人,农民没几个敢去城里卖东西的。”黄玉凤也点头。

“真要让农民去城里搞经营,肯定出乱子了,一个月150块钱,甚至更高,那农民不都去做这生意了,谁还种地?没人种地,吃什么喝什么?”

“是的,田地肯定要有人种,不然会出乱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大事。”童永昌也跟着点头。

两人一唱一和的,又像是自我安慰。

“粮食很重要,但不能因为粮食重要,就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保证了土地的产出,就该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去城里做经营,也不是不行,这个口子终归会放开的。”陈浩道。

“别的地方什么时候放开,我不知道,但红旗生产队这边,很快应该就会有消息,到时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多半是能去城镇里头经营,不用担心户口问题,说不定还能去江城市。”

他看着老丈人和丈母娘,“你俩到时要是想吃苕粑,糯米鸡,鸡冠饺子之类的炸货,还是很有希望的。”

允许农民进城经营生意,时间点陈浩是知道的,就在1982年,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

开了口子。

但这些话没必要跟丈母娘和老丈人说太清楚。

省里那边,多半还在商讨,虽然结果还没出来,就是连答应浩的汽车名额,也还没兑现,但陈浩很乐观。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5辆卡车名额,对一些单位而言,乃至对县市而言,都很难弄到,但对省里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事。

领导开口打声招呼,就能从别的地方挤掉一些名额,凑到5辆汽车的名额给红旗生产队这边。

但这会儿还没通知,多半是要跟其它的消息一起通知。

对红旗生产队而言,比较重要的消息就是个体工商户执照了。

有了个体工商户执照,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就能堂而皇之的去城里经营生意,别的不说,在粮油相关的生意方面,绝对是断崖级别的领先!

“为啥,就因为红旗生产队是头一个搞分田到户的,去城镇里头搞经营,就没问题?”黄玉凤问道。

“对,头一个吃螃蟹的,有风险,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这就是红旗生产队全国第一个搞分田到户名头,其中的一个回报。”陈浩点头。

屋里的娃哭了,陈浩过去看娃。

童永昌和黄玉凤两人,烤着火盆,说着话。

“这炸货的生意是真好,一个月下来就150块钱,要不让儿子和儿媳妇也做这经营?”黄玉凤道。

赚钱的行当,她还是想紧着给儿子和儿媳妇。

“小慧那性子,多半看不上,觉得丢人,她供销社的工作多体面?”童永昌摇头,“儿子估摸着也不愿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