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宣室东配殿返回后寝温室时,刘谐已经颇为疲倦。
也幸亏他忍住了冲动,没有作死的去审视王允的下场,否则必然当场晕厥,又不知要像活死人似的躺上多久。
汉室中兴以来的官学之中,立五经十四博士,《春秋》二博士中,有严氏、颜氏学,皆以公羊传。
听说天子要习左氏传,蔡邕又是一番劝谏,然而他性情素来平顺,最后也选择了认可。
若是换个强硬的师傅,硬是让他遵从师训,他真不一定能相处得来。
他有一个猜测,或许正是因自己这番引他为师傅,让他有了天子老师的身份,又渐渐与董卓分开了一些,这才没有受到牵连下狱。
而蔡邕也为了保护他好不容易充实起来的典籍库,死于乱军的手中……
都这么疲倦了,午觉都不让我睡会?宰予宰予的,要不真就杀了我得了?
“陛下是要学经了吗?”小侍女问道,语气有些高兴的模样。
“唯。”阿蘋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取来四卷竹简。
袁隗担任太傅,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刘协却还只读到开篇,或许是太过深奥?
这两卷也就罢了,剩下的两卷,一为《令仪颂》,一为《归德赋》,都是刘谐前所未闻的书篇。
阿蘋看他翻阅得飞快,提醒他道:“陛下,温室中就这几卷了。若陛下已经看完,奴婢就遣人再去西配殿取来。”
这一卷书,是刘协的父亲孝灵皇帝,在刘协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所害之后,写下的追思文章。
抛开天子的身份,这也是个可怜的娃。
“回禀陛下,奴婢未曾听说过。”阿蘋回道。
刘谐心里有些遗憾,他现在急需可靠的臂助,外戚乃是天然的盟从。
印象中有好几个大将军,如后世最为人所熟悉的,消灭匈奴的卫青、窦宪等,都是外戚出身。
好在还有伏寿,既然生母这边没有,不妨在她那边的戚属中想想办法。
……,……
“妾身之父闲居家中,五位兄长,长兄名为伏德,已经行过冠礼,在光禄勋为右署侍郎,”伏寿略显惊讶,“陛下何以相询?”
但限于水平,难免有些不够雅正:“朕还而思之,贵人之亲属,亦为朕之戚属,朝廷当有安置。”
“这是迟早的事情,”刘谐笑道,“他日立皇后,除了你,还会有别人么?”
略一思索,她向刘谐说道:
这不是伏寿在虚言,琅琊伏氏的家风就是如此。
而伏氏则世传家学,清静无竞,从不参与政治和学术争端,关东诸州都称这家为“伏不斗”。
“陛下既思念先妣,欲有所报,妾身倒有一事建言,”伏寿继续说道,“妾身曾听嫡母说起汉室一些故事,昔孝和皇帝、孝顺皇帝,皆非太后嫡出。”
“如今何太后已不在,依其故事,亦当追尊先妣为宜。先妣既为先帝皇后,则可明诏天下,征求戚属,或有所得。”
他虽然不希望打断司徒王允等人的谋划,但自己也不愿甘当傀儡。
而主持追尊亡母为皇后,再顺势征求戚属入朝,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