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第045章:我刘协,好学不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5章:我刘协,好学不已(1 / 1)

刘协依旧在西配殿内习字。

作为群臣大朝前小憩、以及平时觐见的地方,天子御东配殿,皆有一番礼仪和排场,又有东观令史记录,终是不太自在。

这是刘协偶然审视了某名卫士、通过他的下场察觉到的。

而能够经常出入的,包括刘协在内,不过寥寥五人。

刘协早已注意到了钟繇,审视过其结局之后,更是分外惊喜。

能获得这样的职位和待遇,无论其能力还是功业,必然都非同小可。

但刘协既然能改变蔡邕的命运,长时间的蝴蝶效应之下,未尝不能阻止曹魏的出现,此人也未尝不能成为汉室的忠臣。

他的父亲张奂张然明,乃是先代名将,著名的“凉州三明”之一,多次平定羌乱;晚年著书讲学,弟子多至千人,立功立言都有极大成就。

只能说,能近到刘协身边的,尽皆都是一时之选。

但同样由于司徒王允的禁令,二人无法在禁中出入,只能暂时供职于尚书台内。

蔡邕让两人取存档的诏令、策命给天子,让天子一边练习书法,一边熟悉政务。王允原本禁止存档离开尚书台,但蔡邕直接找到董卓,一番劝谏后,董卓就让王允解除了禁令。

也难怪四月中的那次大朝上,同样是褒赏西迁之功,蔡邕并无什么实际执掌,地位也不过左中郎将,能受封高阳乡侯,食邑五百户;而负责整个西迁事务的前太尉、行车骑将军赵谦,却只获封食邑三百户的雒亭侯。

董承又主动前来觐见了两次。他是中二千石的执金吾,位同九卿,又有外戚的身份,进宫觐见轻而易举,连刘协也推脱不得。

董承倒是没有隐瞒,说出的名字,一个个皆是大名鼎鼎,反意盎然。让刘协这个历史只有电视剧水准的人都如雷贯耳,觉得很不自在。

这让刘协更加确信,董承必然不是什么汉室忠臣。毕竟他的同僚都是一群乌鸦,没道理到他就成了一只白鸽。

身为属吏,基本不可能背叛府主,否则必然声名狼藉,为世俗所不容。

当代的规则就是如此。除了天子与朝臣,府主与属吏之间亦为君臣关系。

他们按照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有道、敦厚、尤异、治剧、勇猛之类的科目,把天下间的士人、官吏征辟到府中,侍奉一段时间、熟悉制度运作之后,再分配到九卿、三台等事务部门为丞、令等,或者派往各地,担任刺史、守相、令长等地方长吏。

如当下在关东起兵的袁绍、袁术等,虽然自身的资历浅薄,却也能在这种规则之下,让先代的门生故吏们俯首效命。

太守、国相,地位如同小君,可以辟召除丞、尉之外的所有吏职,通过他们来治理辖区。其中的优异之人,则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让他们进入中枢为郎官。

年浅名微之时,先在郡国为小吏;有了一定的功劳和名声,或由当地长吏举孝廉、茂才为郎,或依着那些征辟科目入三公、大将军、大司马等府,继而进入中枢各部门,以及流转地方为长吏。

蔡邕这个夫子,会通过一些诏令策书、先代故事,让他熟悉这些内容。

否则的话,他在懵懵懂懂之间,凭着后世一点印象胡来蛮干,弄不好会闹出下令让诸葛亮、周瑜入朝为官这样的笑话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