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当杨啸望向竹简上方金芒的瞬间,他顿觉眼前一花,耳畔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一座巍峨的高山,骤然浮现脑海。
那是一个白衣胜雪的少年,和上百名同样装束的少年,清一色背着长剑,孺慕的抬起头,仰望着前方的高台。
高台上,一位青衣文士正在练剑。
剑法飘逸,却蕴含着磅礴锋芒。
“疾!”
赫然,青衣文士一声大喝,手中长剑竟凌空而起,化为耀眼白龙,咆哮着撞向一旁的高山。
“轰!”
大地震动,群山颤抖。
那巍峨如云的高山,竟在青衣文士的一剑之下,瞬间一分为二,被活生生削成了两半!
“此剑诀,名——斩仙!”
“若能修炼到小成,便能如吾如此这般,隔空一剑斩山填海,十里之内,凌空斩杀一切敌!”
“若能大成,剑气纵横十万里,剑锋所向,便是仙人降临此世,亦可一剑斩之!”
青衣文士威严而宏大的声音,瞬间响彻天穹,清晰传入每一个白衣少年的耳中。
同样传入了杨啸的耳中!
“此世果真有仙人,这大衍太祖都无法参透,历代武道宗师都暴毙的残经,竟然是——仙法?”
顿时,杨啸激动莫名。
脑海中的画卷,仍旧在继续……
青衣文士展示“斩仙剑诀”之后,却并未讲解此剑诀。
而是郑重告诫众弟子,做人切莫好高骛远,并开始讲解一门叫做“青云剑诀”的基础剑诀。
对此,杨啸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很快,杨啸便兴奋起来。
原来这“青云剑诀”,虽只是青云门的基础剑诀。
修炼到小成,却亦能百步飞剑,越阶斩敌,极为霸道。
至于大成?
就当杨啸想仔细观摩之际,脑海中所有画面消失。
杨啸再次回归现实。
眼前的竹简黯淡无光,上面的文字彻底消失,仿佛被某种天地伟力给抹去。
“难道我观气记载武技的竹简,会让竹简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还是说,这竹简是残卷,并不完整,这才导致出现了意外?”
杨啸走上前,手刚接触到竹简,逐渐瞬间随风而逝,化为齑粉,彻底消失不见。
杨啸顿时产生了困惑。
想了片刻,杨啸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索性不再多想。
杨啸盘腿而坐,开始仔细梳理刚才的记忆。
原来这所谓的“不详残经”,本是青云门一名叫“李文妖”的弟子,用来记载修炼心得的“笔记本”。
这李文妖悟性不足,天赋一般,根骨也只是下等。
但气运却不错,因忠厚老实,被青云门一位强者看中,收为仆从,带入青云门。
不久后,李文妖无意间救了这位强者的小女儿。
经不过小女儿的苦苦哀求,强者一时心软,破例当了举荐人,助李文妖成了青云门的正式弟子。
不过李文妖心知肚明,他知此恩情无法持续一辈子,遂日夜苦练,并每日记录修炼心得。
如此苦练一甲子苦修,李文妖终于大器晚成,成功将“青云剑诀”,修炼到了“小成”之境。
至于后面李文妖究竟如何,是否将青云剑诀大成,因为记忆缺失,杨啸不得而知。
但根据杨啸推测,李文妖应该将青云剑诀修炼到了大成,并记录在其他竹简碎片中。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能得这小成之境的青云剑诀,这已经是通天机缘。”
“外加李文妖一甲子的剑修心得,这已是此世武道宗师都无法奢求的宝贵经验,倒是我着相了。”
杨啸倒也想得开,很快平静下来,走到院中,顺手捡起一根树枝,开始练剑。
透过寒蝉九闻和黄天铸体经·力士篇,杨啸已经明白,悟性满级是逆天,观气偷师也很牛。
就算知晓别人的修炼经验,懂得如何催动武技,杨啸却依旧很难和对方一样厉害。
根骨和资质,同样很重要!
片刻后。
杨啸心中忽然一动,手中树枝顿时如脱弦之箭,一瞬间刺入十步外的柳树。
“锵!”
刃入树体,足足三分!
但杨啸并未欣喜,而是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伤感:
“我这根骨资质的确不行,这青云剑诀,我如今已修炼到小成之境,按理说,我亦能百步飞剑。”
“然而事实上,我却只能十步飞剑,且威力之弱,竟连那李文妖的十分之一恐怕都不如。”
杨啸不禁回忆起,当初和王玉郎那一战。
当时,他明明知道如何躲开那一刀,也知道如何反击。
奈何速度和反应、动作,却根本跟不上!
“罢了,哪怕是十步飞剑,此剑诀若是用得好,便是一血高手,措手不及之下,亦会吃大亏!”
摇摇头,杨啸调整心态,开始吐纳。
一炷香后,杨啸猛然睁开眼,顿觉精神奕奕,浑身仿佛使不完的气力。
“这青云门,不愧是能诞生剑仙的仙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