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不管到哪儿,人家都只顾说自己的,根本不接他的话茬,把他弄得郁闷至极,只好回到自家徒儿身边,满脸"曲高和寡"地叹气道:“荔儿呀,你还是太优秀了,他们都是妒忌为师呀。”扶荔满心尴尬,脚趾已经在鞋底上抠出了一套三室一厅。她干笑了两声,果断选择转移话题:“老师,关于修行之事,弟子有些不明白,还请老师指点。”
一一老师,我的命也是命啊。您只管炫耀就好,徒儿需要考虑的可就多了。赵公明闻言,立刻收敛了心神,忙问道:“是哪里不懂?”扶荔就挑了几个自己修行时觉得有些难度的节点说了。其实这些难点,她后续已经琢磨透了。但她在修行上的天赋好像点满了一样,就目前为止,老师教她的这些还没有能难住她的,也只好如此了。赵公明并不知晓,但凡是她提出来的,都掰开了揉碎了替她仔细讲解。原本扶荔只是想转移话题,但听着听着就认真了起来。虽然她自己已经琢磨透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是有差异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一条道上不同的理解,也让她受益匪浅。而且赵公明修行多年,讲解起来旁征博引。相比之下,扶荔的理解就全靠天赋,和自家老师比起来,未免单薄了些。自家徒儿一点就透,让赵公明这个做老师的成就感满满,忍不住就要多讲一点,再多讲一点,顺便也试探一下扶荔的接收极限。但修行这种事,对扶荔来说,并不比吃饭喝水更难。老师讲解多少,她就能理解多少。偶尔有些磕绊地就问出来,增加老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赵公明成就感更高,讲道的兴致也就随之高涨。非但是他,就连旁观的云中子都忍不住了,也适时说了些自己的不同见解,让扶荔对修行之道有了更多的参考。
二代弟子中,没收徒弟的占了大多数。
原本他们对收弟子没什么期待,特别是阐教二代弟子,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收徒就是为了替自己渡杀劫。
他们对外人不在乎,但对自己人却极为护短,更别说是自己的弟子了。虽然那些弟子尚未入门,甚至根本没出生,他们尚不知晓自己未来弟子将生于何方。
但收徒的前因,已经让他们对尚未入门的弟子心存愧怍,在没见到弟子之前,这份愧疚化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对收徒一事有些迟疑和茫然。别看他们平日里总笑太乙真人是个宠徒狂魔,笑赵公明对自家徒儿爱到生怕。
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等日后自家徒儿入了门,他们的表现也不会比这两位更好。
但此时此刻,现场旁观赵公明教徒,那种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淋漓,不由催生出了他们心头的期待:若是将来我有了弟子了……唯一在场有例外的,就只有太乙真人了。
他也是有徒弟的,而且他的弟子也是个绝世天才,不但在道法上一点就透,在武艺上更是举一反三,仿佛就是为战而生的。别人都羡慕赵公明,他可是一点都不羡慕,只满脸慈爱地看着灵珠子,满心欢喜:好徒儿,真是好徒儿!
山海间忽然灵光大作,有大朵庆云从三位圣人闭关之所升腾而起,浩浩逶迤三万里。
庆云上现出九朵莲花,三朵中正平和,三朵正气倨傲,三朵剑意凌然,分别是三位圣人的顶上三花。
众弟子连忙收敛心神,由玄都大法师、广成子真人和多宝真人带领,一起朝着庆云和莲花显现的方向参拜:“恭迎三位教主出关。”洞府的石门悄然洞开,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一左一右走在前,正中间的太清真人挽着拂尘在后,踏着云步飘然而出,笑呵呵道:“众弟子免礼。”“多谢圣人。”
众人再拜过后方才起身,三位掌教弟子赶上前去,各自搀扶着自家老师。玄都大法师问道:“老师与两位师叔闭关将近四载,不知可有斩获?”太清真人笑道:"自然是有的。”
通天教主十分得意,慧眼扫过众人,对着扶荔招了招手,“小徒孙,快过来。”
扶荔赶紧上前,乖巧喊人:“三位师祖。”元始天尊把一个白色圆饼装的东西递给她,示意道:“往最中间的玄光眼中输入一点法力,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扶荔应了声"是”,按照他教的方法输送一缕灵力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