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目标,打造东北黑木耳第一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目标,打造东北黑木耳第一城(1 / 2)

从周建国的话里,许承安还听出了一个关键信息。

刚才周副市长说到第三件事的时候提到,为了方便更多镇子的人去黑土屯的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才给那条村路做水泥硬化。

换句话说,周建国打算把阳平镇的黑木耳产业扩大到整个沧城了。

现在他是副市长,眼光自然也得放眼整个沧城,格局变大。

沧城总共有十六个镇子,和阳平镇情况类似的有九个,超过一半。

阳平镇能种黑木耳,这些镇子自然也能种。

而且,许承安把省会市场打通了,其他镇子种再多都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于是周建国便有着把沧城打造成黑木耳之城的宏图大计了。

一方面,周建国是通过这个产业项目的政绩坐上副市长的宝座,对于许承安当然会多照顾。

另一方面,这个产业项目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完,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政绩,为未来更上一层楼铺路,所以周建国表现得很积极,打算当副市长后依然继续全力跟进。

果然,下一刻周建国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许厂长,现在阳平镇的十个贫困山村都种上黑木耳脱贫了,我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将黑木耳栽种技术推广到整个沧城,把我市打造成东北黑木耳第一城!”

许承安大声道:“我定会尽力而为,不负周市长期望!”

“好,许厂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你的能力,好好干,我周建国一定全力支持!”

“……”

告别了周建国,从镇政府走出来,许承安心情大好。

周副市长和自己谈了四件事,每件事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包括最后一件全市推广黑木耳技术,甚至还是大利。

其他镇子的黑木耳自己或许收不了,别人也会有自己的加工厂,把税收留在本镇。

许承安也不欲把手伸得太长。

任何事都得有个度,一个加工厂收掉全镇的黑木耳还好说,但是是收全沧城的黑木耳就和垄断无异了。

先别说市政府答不答应,哪怕答应以后也容易出问题。

但是,沧城市场已经饱和了,其他镇子的加工厂还能卖给谁呢?

最好的选择就是卖给我!

并非任何人都像我这样有打通省会市场的能力,他们的身份甚至接触不到省会的经销商,也没法搞定农副产品监督质检部门和货运物流等难题,只能通过我的渠道进行外销。

我就相当于当这些加工厂的渠道商,把黑木耳转手卖到省会,从中赚取差价。

那么多的镇子,产量自然极高,哪怕当渠道商也是能很赚钱的,业务还扩大了很多倍,现在的黑木耳产量太少,不够省会经销商塞牙缝的。

换句话说,我虽然搞不了垄断,但可以当定制游戏规则,掌控产业链的那个人。

这就是许承安一直以来的终极目标。

趁着进城,他又跑了一趟自然资源管理局。

新局长就是以前阳平镇镇长陈元中,如今已经走马上任了。

陈局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

陈元中可以说是躺上这个位置的。

其实当初大力支持并搞黑木耳产业的是周建国,领军人则是许承安,自己也没做啥,结果就鸡犬升天了,把陈元中给爽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自然资源管理局可不是什么小局子,而是个实权部门。

它负责管理和监督整个城市的自然资源,职责范围广泛,比如划给黑土屯的那块新的集体林地,就得通过自然资源管理局确权登记,也只有这个部门有权力这么做,否则林业局那边想给黑土屯都不行。

此外还有矿产、国土、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也全都在其管理范围之内。

阳平镇那些山林的脱贫都是开发集体林地搞的,所以陈元中在管理自然资源也记了大功,坐到了这个实权部门的重要位置。

许承安这次过来,一是陈元中上任后还没见过,二来则是打探下黑土屯的那片集体林地大概什么时候能确权。

如果自然资源管理局这边动作快的话,还能立马种个秋耳,东北这边的秋耳都是七八月份种,十月份左右收,现在才八月初,还是有机会的。

“许厂长,你放心,这事我一直在亲自跟进!”陈元中拍着胸膛:“我局已经和林业局那边进行交涉了,只要资料整理清楚,我就第一时间让下面的人去黑土屯丈量林地,尽快在第一时间走完所有流程,如果没意外的话,一周之内就能完成确权!”

这已经是特事特办了,自然资源管理局职权范围广,每天的事情多得很,很多人事务都得排队,排个一月半月都正常,但是陈元中和许承安是老熟人,又是周建国亲自交代的,就把此事排到了头等重点事项进行处理。

许承安高兴道:“陈局,那就感谢了啊!”

“许厂长,你瞧你,咋还和我客气起来了,咱不说这个,你以后有啥事尽管找我就行!”

“……”

告别了陈元中,许承安立马开摩托车回到黑土屯,找到了老支书,把今天周建国召见自己的情况和赵卫民说了一下。

“啥,周书……周副市长要给咱们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