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前夕(1 / 3)

第26章前夕

行岳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关系,定段赛前一周,道场里多了好几个职业初段。

男生三个女生一个,都是近两年定段的。

双蝉不在道场的时候,薄凌青回来过,给S班上了课,当天忙完就赶飞机走了,他后面还有别的比赛。

留下了对局给双蝉当作业。

双蝉还没跟他下过棋呢,有点遗憾。

行岳笑道:“等他有时间了,我嬉回来让他跟你下棋!凌青的棋很有力量,你过阵子可以拿新研究的招式跟他下。”

双蝉期待了起来:“那说定了!”

七月份的道场氛围要比六月还惨烈。

双蝉在这里待了半日,已经见到两个人下着下着棋就跑出去哭了。往常会严厉斥责的老师们,此时也变得和蔼了许多,紧跟着去探看情况。担任心理教练的那位心理医生,是一个毕业两年的年轻女生,这阵子也是忙得够呛。

“我输了。“对面的男生一声叹气。

然后就是猛扇自己巴掌。

僵住的双蝉……”

她干巴巴地劝:“少点失误就会好很多……围棋比赛相对实力或许更注重心态,后者的稳定能够产生极大的作用,让人超常发挥。

世界大赛里,拼的就是谁更少失误,谁能从头稳到最后。从中盘开始就落后,却在官子翻盘的,不在少数。所以经常会见到输了以后哭泣的、扇自己巴掌的、去撞墙的……总之各种崩溃遗憾的表态。

因为是真的痛彻心扉的后悔啊!

但有时候这种动作,不一定是这人“下棋下魔怔了”。相反,能将这份压力释放出来,也是好事。跟双蝉下棋很容易被她的步步紧逼下到崩溃,她这段时间的妖刀融合棋风也让直线攻杀变得更叫灵活多变,导致没有人在她手下赢过一盘。平辰潍和单绮玉倒是有过差点赢了的局面,结果最后还是被双蝉翻了盘。她的心率哪怕在最刺激的时候,都没飙上140。可是其他人动不动就能上150,还有维持在180以上数秒才落下的。故而,围棋很锻炼人的心理素质,非常适合小孩子来学,对其成长也有好处。

不单单是思考模式,输棋了以后要怎么开解、进步,也是一种锻炼。对面的男生打完自己,把眼泪憋回去,然后闷声地跟双蝉复盘。心理素质也算得上不错了。

双蝉突然发现,他们这群人不剪头发也挺好的,刘海儿遮住了眼睛,还能藏住哭泣。

挺有用的。

为了让这群孩子不要惧怕定段赛,多点信心,四位初段棋手也是不断地趁着大家休息的间隙,给他们讲述自己当年的定段过程。“我那时候也紧张,但后来想着,伸头一刀缩头一刀,名都报了那只能上了啊!”

“我当时第一轮就输了,那会儿就满脑子完了完了,结果后来反而连续赢了四盘,我就立刻充满了信心!”

“其实我还好,我是三次定上段的,发挥最好的一次是前六轮都赢了,结果后面输了…”

说是同龄人,实则多一点的也能差个五六岁。定段赛原本的限制是18岁,现在扩到了25岁,于是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让年龄差变大了。

八九岁去感受比赛氛围的,一旦遇上了25岁的对手,能相差个十六七。小学生对着成人,对彼此都是心态的考验。但提起这一茬,还有个笑话。

四人里年纪最大的是一个19岁初段:“我那时候定段,跟现在还不太一样,我们得测骨龄。”

其余三人一听也是连忙点头:“对对对!”平辰潍也晓得。

双蝉好奇:“测骨龄是什么?”

秦玲玲也喜欢听这种与围棋有关,但是又不用费脑子去思考的故事。19岁:“因为对年龄有限制,所以为了防止有人超龄瞒报,我们比赛之前要测试骨龄。那时候真的是,连牛奶都不敢多喝。”然而,测骨龄给出的结果并不一定严谨。

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孩子,实际年龄13岁,骨龄却14岁半或者15岁,也很正常。

如果要在大医院里以实验室的标准去做,那么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误差。问题就在于,是临时布置的场地、一个医生或者实习生,就这么地快速且大批量地去进行化验,从而给到偏差量过分大的结果。前几年的棋童家长们,因骨龄测试一事,怨声载道。主要就是棋协给了标准,却不认真去做,自家孩子根本没有谎报年龄也没有去修改身份证出生时间,结果因为发育提前被迫取消了资格。这找谁说理去啊?

就算真的有谎报的,那你们棋协想办法啊!不能冤枉无辜的啊!

十来岁的孩子不正是要各种补钙补营养吗?以后发育迟缓了怎么办?这一点为人诟病,乱糟糟的管理模式也给围棋拖了后腿。对于定段赛年纪的限制,甚至衍生出了"二十岁不成国手则终生无望"的说法。

却让人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曾经,三十多岁才是公认的围棋黄金年龄。19岁的吴清源大师获得向当时的本因坊秀哉这位世界第一人的挑战机会,才那般的震惊世人;

他的徒弟林海峰,23岁得到了日本围棋名人头衔战的冠军,成为了新的“名人”,一举结束了三十岁才能获得名人头衔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