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四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1 / 2)

......

房门乍然被推开,一老翁匆匆闯入,看他衣袍皆染风雪,袁术打眼一瞧,已想起他叫:阎象。

文臣之首,吾之萧何!

“先生何事匆忙?请上座!”

阎象对此置若罔闻,急往地上拜曰:

“听闻袁胤、李丰二人来见主公,我猜定为玉玺称帝之事!

他们所言,主公万不可信,此二人其心可诛,请杀之!”

说罢,深切了解主公性格的他,似乎担心袁术听不进去,以头抢地,言辞恳切。

“主公啊!象生性固执,宁可直言死于谏,绝不谄媚图荣华。

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主公家世虽贵,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此事决不可行!

主公若听信胤、丰妖言,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看着面前这位冒死直谏的老臣,袁术好一阵无言。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就是历史上在袁术集团内部,对称帝之事反应最为激烈的重臣了。

可你听听他在说什么?

拿周文王举例,将我之家室,比之周室,将汉室比作殷纣,确实,袁家如今还没有周室鼎盛,汉室也没有殷纣不得人心,我袁公路更没有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土!

所以呢?

所以时机未至!

不愧是反贼窝点,连劝阻称帝的理由,都这么特立独行,居然拿商周更迭的旧事为例劝谏。

“先生说的哪里话?你是我忠心股肱之人,我又岂会不听劝告,要你直言死谏?”

袁术赶忙上前将阎象扶起,“先生放心,我也不欺瞒你,袁胤、李丰确如你所料来劝我称帝,但此等惑众妖言,已被我骂了回去。”

“什么?”

可是...这?这怎么可能呢?你袁术不想称帝?这话说出去谁信?

阎象大惊,不可置信看着自家主公。

“先生莫要不信,那袁胤身上还被我踹了一脚呢!我袁家世代忠良,岂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简单解释了句,正好阎象来了,他也有不少前身不学无术导致的遗留问题,亟待解决,转而便换了个话题。

“先生,不说这些无足轻重之事,如今紧要处,乃是苍生疾苦,百姓疲敝,我此前扩军征税,加重徭役,也是无奈之举。

当下既然兵马精备,粮草充足,便暂停了强制征兵,将赋税也回归原来,让百姓修养生息。

先生以为如何?”

“啊?”

阎象这一惊非小,竟讷讷无言,怔在原地。

他怎么也没想到,主公不仅不在意玉玺称帝,反而跟他聊起苍生百姓,这...这还是那个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主公,袁术袁公路吗?

这一点也不袁术!

反应过来原先苦口婆心,劝了许久的事,竟然被主公主动提起,阎象赶忙追问。

“主公所言当真?”

袁术微笑颔首,“君无戏言!”

阎象:“......”

这下就很袁术了,没跑了,是我那主公没错!

合着您果然是看着传国玉玺,起了当天子的心思,知道要得民心,学着治国了是吧?

不管怎么说,总算没称帝,主公能想着学好,大概...也许...也是好事?

阎象躬身下拜,心中万语千言,最终化作一句。

“主公英明!”

“具体怎么实施更为合适,以及相关举措,还要先生教我。”

袁术一副励精图治的架势,与阎象促膝长谈治下民生。

要是原来那个袁术自然不管这些,他都打算称帝北伐、独战天下了,自然是继续往死了征兵征粮,待两年之后,拥兵数十万登基。

可对如今的他来说,更需要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汉末乱世可不止打这一两年。

眼下的寿春加上周边各地的驻军,已有十万之众,如果没有更多的地盘人口,这个负担已然不小,继续加重兵役赋税,无异于杀鸡取卵。

与其逼迫百姓,强征兵源,而失了民心,不如厉兵秣马将手头这些乌合之众,练成精兵强将,是所谓贵精不贵多。

反正坐拥十万人马,粮草军械钱饷堆积如山,他四世三公袁公子,还从未打过这么富的仗。

如此想着,袁术又提议,“先生,我虽不忍百姓,而不强征兵源,但眼下时值乱世,连年征战,亦需为战损的补充,或紧急之时而有所准备。

我欲令百姓于农闲时,参与军演训练,择其优异者,减免赋税,杰出者有赏。

这些军演之兵,算不得精锐,但补充战损,预备兵源,想来够用。

先生以为然否?”

阎象眸光惊异,怀疑的打量眼前之人,猜测他背后莫不是有了高人指点?

这等计策,是主公你能想出来的?

“先生?怎么了?可是此计不妥?”

迎上袁术眼含笑意的目光,阎象微微摇头。

“主公此计颇有新意,藏兵于民,一旦战事需要,则全民皆兵!

然此中亦有不足。”

他微捻胡须,目光深邃,似在思虑深远,又像在斟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