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270章 不会拍电影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不会拍电影了(3 / 7)

知道你开发布会的目的,专捡好出彩的问题问。

车马费安排!

“总投资2.8亿人民币,特效预算大概在9000万左右,这还是因为一部分是国内的补天映画承制。”

“国外部门的特效费用很高,这个数字已经是尽量压缩了。”

路老板顿了顿:“至于观众们可以期待的部分。”

“去年应该不少观众看过罗兰导演的《后天》,对灾难片中惊悚逼真的特效感同身受。”

“这部《塘山大地震》的特效场景和逼真程度,比之《后天》只多不少。”

还是有记者喜欢刨根问底的:“路导,说一说细节嘛。”

路老板瞥了一眼《京华日报》,会捧哏,车马费加200。

“首先,我们拍摄采用的是red-one的4k摄影机,这种摄影机就是专门为特效电影制作而生的。”

“我们在《异域》中也是用的这台摄影机,能够在保证与35mm胶片同等清晰度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特效制作的便利性。”

“同时,好马配好鞍,我也鼓励各位现场和电视机前、问界视频前的观众朋友,在电影上映时到我们问界嘉禾的imax巨幕去观看影片。”

这词儿听着太陌生,别说现场的观众了,好些看直播的电影发烧友都不晓得。

问界视频前,顾小白在弹幕上科普:

“imax比一般影院的银幕大,通常是22x16,分辨率远高于普通电影格式,很适合看特效片。”

屏幕上的意见领袖路老板也在耐心介绍:“imax的视野范围更宽广,在播放大片,尤其是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壮阔的自然风光或者超大型的灾难和科幻场景时比较逼真。”

他插播了一段广告:“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问界嘉禾影院,都会有至少一块imax银幕,欢迎大家去体验。”

国内第一块imax银幕诞生在2003年的魔都和平影都,后世一直到2010年,全国不超过二十块。

这一世的路宽把问界嘉禾的发展都交给了高骏和公司高层。

除了对影院在内地的开办地点做出指示外,imax大屏是他唯一的战略决策,当然目前只是少量铺排。

这当然是出于领先内娱电影业的战略眼光:

首先是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

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国内电影市场进入大片时代。

远的不提,就拿2006年的贺岁档来说,就将有3亿的《无极》和2.8亿的《塘山大地震》捉对厮杀,翻过年还有1.5亿的《夜宴》。

通过问界嘉禾的巨幕影厅提前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等进入了大片时代,问界嘉禾自然会是观众的首选。

其次,有喜欢喝酒买酒的书友都知道,无论什么白酒品牌,基本都要覆盖百元的平民价格段,300-400的中档,和800-1000每瓶的高档。

有没有高档,决定了你这个品牌的形象和咖位。

为什么提到茅台都知道是硬通货,提到牛栏山就知道是口粮酒?

一个道理。

在2005年,开始小步伐地在省会城市铺设imax巨幕影厅,就是为了提升问界嘉禾影院的稀缺性,定位高端形象。

同时,在大片云集的好莱坞进口片中,问界嘉禾也会成为他们沟通和合作的首选,便于议价。

一家塘山本地的媒体记者提问:“路导,请问影片是定位什么风格?是好莱坞灾难大片,还是我们传统的抗震救灾主旋律电影?”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和刘编剧在创作之初的最先定下的基调。”

“简单来说,我们这部电影是用好莱坞的技术,讲中国人的故事。”

路老板把话筒换了个手:“我只能说,全片如果非要拿出一个标准来约束,那就是真实。”

“我们的剧本是采访了不下两百个幸存者,从他们口中搜集到的当年的故事。”

“什么泅渡救险、废墟挖人、父母救子,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没有夸大也没有矮化。”

“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地震,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希望。”

别开生面的开机发布会很快就结束了。

晚上剧组首次聚餐,路老板带着赵飞等人敬了几圈酒,回宾馆倒头就睡。

翌日早晨8点,剧组所有成员准时集合,无论昨天喝得再大,一个迟到的都没有。

片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看得首次合作的胡君和宋嘉都暗暗咋舌,像是进了军营一样。

特别是宋嘉,这是她第一部电影,尽管她自己也没想到怎么就有馅饼掉头上砸中了自己。

一定要好好演,拼命演,争取跟路导还有再合作的机会!

例行的走位、打光、预演,微调,将近9点,《塘山大地震》的第一场第一条开拍。

灾难片的叙事一般比较乏味,因为大家都知道你要讲什么。

无非是灾难前的风平浪静,灾难中的特效场景,和灾难后的感人肺腑,浴火重生。

怎么才能拍出新意来?

金熊奖导演也在考虑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