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这一时半会儿都俩了
北平某机关家属院,心神不宁的周军拿着电话悄悄地起身。
扫了一眼身边熟睡的老妻,他披上外套走进楼道。
“欧巴。。。呜呜呜。。。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张娜拉泣不成声,时断时续的哭诉从电话另一头传来,周军谨慎地回头扫了一眼,又走远了些。
周军心里突然生出些莫名的嫌恶,万一吵醒了她怎么办?
“嗯?你平复一下心情。”
“我看见李美静了,是她!绝对是她!”
周军的视野还没延伸到韩娱:“什么意思?”
“路宽。。。路宽要成立一个电影学院,李美静也参与了!”
“她是韩国最大的电影公司老板,三星的李健。。李会长是她叔叔。。。呜呜呜。。。”
出于每个刻在棒子心中的恐惧,张娜拉连在电话中直呼李健熙名字的勇气都没有。
周军沉默了半晌,在内弟也许他可以玩弄一下权术游戏。
但这种专业对口的财阀集团,肯定是不如路宽拿着电影投资份额和发行协议去收买地方便。
且这乍一听,他也不知道电影学院是个什么玩意。
“好了,我知道了,你不是在影展吗,先回去吧。”
张娜拉还想再说些什么,嘟嘟嘟的盲音已经打断了她的欲语泪先流。
从空荡荡的电影宫走廊尽头回望,舞台上路宽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动作潇洒不羁,全场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她已经没有心情再去关心任何细节,甚至没有心情关心明后天《七剑》的宣传工作。
现在唯一能支撑着她颤抖着双腿不倒下的,就只剩明天周军醒来后,为她做的最后一搏了。
电影宫里,气氛依旧热烈,特别在场的中日韩记者都忙不迭地举手示意提问。
这应该是东亚三国史上第一次有电影艺术院校联合办学,还是在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导演的统筹组织下,简直太令人惊讶了。
鬼子《每日旬报》:“路宽导演,请问您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生的?”
“2002年我第一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那一届的主题是接受多元。”
“我发现即便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也承受着好莱坞的倾销和摧残,而不得不打出革命性的口号,吸引和邀请更多好莱坞的影星,以期保持影响力。”
“事实上,不止是我们亚洲国家,在欧洲的几大票仓国家,新世纪前四年以来,美国电影占据了英国电影总放映量的95%,德国的60%,法国的70%,意大利的65%。”
“欧亚的电影市场非常类似,不缺艺术片,更不缺艺术大师,但缺乏能有效对抗好莱坞电影的类型片和商业片导演。”
“2003年,我通过好莱坞的运营模式操作了一部《异域》,亲身体会到了在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下一部合格商业片的产出流程,非常震撼。”
“因此,我想把这种经验带回到国内、到亚洲,通过泛亚电影学院这样一个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机构,培养更多优秀导演,改变类型片市场的弱势地位。”
戛纳相对而言是欧洲三大中最为包容和开放的电影节,有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对于商业片自然没有那么强的排斥。
台下有商业片导演、买手,但更多的是艺术片导演和从业人员,他们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事实上,受到好莱坞大片影响,欧洲的艺术片院线和补贴也是越来越难以为继。
法国的mk2,德国的独立院线,英国的curzon院线,都是致力于艺术电影推广和发展的院线。
而以法国cnc为代表的国家机构通过高额补贴来扶持和培养艺术片导演,但缺口仍然巨大。
去年戛纳影展的大罢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提出要将国内电视台每年盈利的15%也投入到艺术电影的制作中去,严重影响了职工福利。
在场的全球艺术片导演,自然是想要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和作者论电影路线的。
只不过在全球都面临好莱坞倾销的状况下,似乎只有这位青年导演拿出了自己的主张,统筹整合亚洲区域的电影力量。
就像张惠军乍闻这个项目时的惊讶一样,这种超脱地域和国家局限的发展视角,是非有大胸襟、大格局者不可为的。
电影节主席库斯图立卡带头鼓掌,现场气氛热烈,记者们也埋头速记。
台下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曾在北电七君子解禁座谈中,和路老板展开过论战的王小帅。
他的脸色晦暗难明,看着台上已经跻身欧洲最大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的路宽,听着适才他的高屋建瓴之语,久久无言。
有的人不但当着你的面把你骂了,还做出实事儿来把你脸打了,上哪儿说理去。
棒子媒体《东亚日报》:“请问中央大学的宋校长,是怎么接受路宽导演的邀约和提议的?”
韩国中央大学成立于1918年,是该国电影类艺术院校毫无疑问的龙头。
两年前击败《泰坦尼克号》拿到韩国影史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