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儒解读!殿试第二题:削藩?
金殿之上。
群臣摒息,三百贡生噤声。
唯见殿内最前方,会元江行舟端坐蒲团,脊若青松,笔走龙蛇!
紫毫挥洒间,案上一篇惊世雄文跃然纸上:
片刻,笔锋陡转,如惊雷炸响: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全篇赋文共五百一十四字,字字珠玑,句句惊心!
御阶之下,南宫婉儿双颊飞霞,痴迷的眼波流转间,尽是那挥毫泼墨的挺拔身影。
洛城殿内。
文华如瀑。
大儒陆明德广袖垂落,与众位殿阁大学士、翰林诸学士们纷纷上前,环立会元江行舟的案前。
众星拱月般围着那篇绽放万丈才光的雄文,进行解读。
“奇哉!”
陆明德激动的指尖掠过卷面,但见字字生辉。
“陛下!这篇《阿房宫赋》竟自成一座三百里【阿房宫】传天下级文域。
五百一十四字如五百一十四根金柱,二十四句似二十四重飞檐,可释放诸多文术。”
“陛下!级文术五道!
却见,卷中接连迸发十五道镇国金光,三十道鸣州霞彩,一百十五道达府瑞气,将殿顶星图映得璀灿夺目。
“陛下!这这简直是太惊艳绝伦了!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啊!”
“陛下!阿房宫文域,足以进入天下十大文域之列!”
众位阁老们须发皆颤。
大儒陆明德激动的抚须颤斗。
他本是前来,为弟子曹瑾压阵,岂料竟见证这千年文运在此凝结。
殿角铜鹤香炉突然鸣响,似在应和这旷世华章。
金銮殿上。
九龙宝座流转着璀灿华光。
女帝龙颜大悦,凤眸微扬,朱唇轻启:“速将此文,呈与朕观!”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全疾步趋下玉阶,绛紫官袍在汉白玉地面上拂过一道流光。
他行至江行舟案前时,那双伺奉御前三十载的手,竟止不住地战栗——案上那卷《阿房宫赋》正吞吐着浓郁的紫色才气,将案几映得如同琉璃。
“恭请圣鉴。”
司礼太监双手颤斗奉上。
女帝广袖轻展,鎏金护甲划过这份卷轴刹那,整座宣政殿骤然响起清越凤鸣。
但见,宣纸卷轴之上,雪浪云霞蒸腾,隐隐可见一座巍峨宫阙,自才气中拔地而起。
三百里宫墙映着渭泾二水,五步一楼皆悬明月珠,十步一阁俱垂水晶帘。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复道行空处,竟有文本化成的玄鸟衔着[达府]、[鸣州]铭文文术盘旋;飞檐反宇间,一道道[镇国]金符文术在斗拱交错处明灭生辉。
此卷文宝一旦激活,倾刻间便能化作一座恢弘的宫殿结界,复盖三百里,威压四方。
“妙!妙极!”
女帝眸中泛起异彩,似有星河流转,连声赞叹。
女帝武明月皓腕轻转,朱笔如龙走蛇行,在鎏金宣纸上落下八个铁画银钩的大字的判决——[赋传天下,甲等第一]。
随后,她拿起传国玉玺,盖上国玺印章。
想了想,她又取出自己的一番私印,在卷宗盖上[明月凌空]。
殿中文气,骤然沸腾!
玉玺盖落的刹那,整座宣政殿的蟠龙金柱同时发出清越龙吟。
九条气运金龙自殿顶盘旋而下,将那道【赋传天下】的赤红批注映照得煌煌如日。
“好文章!”
女帝赞许,凤眸中流转着罕见的喜色。
素来威严的唇角竟噙着一丝笑意,指尖轻抚过文宝上未干的玺印。
“婉儿,你将此赋悬于紫宸殿寝阁龙榻之侧,朕要日夜观摩,以悟其中文道真意!!”
话音微顿,鎏金护甲划过卷轴上那句“覆压三百馀里”,女帝的声音染上几分深意。
“臣,领旨。”
南宫婉儿素手轻抬,广袖翻涌间似有流云过隙,嘴角微扬。
那道承载【传天下】文气的卷轴,收入袖中,竟在她袖中泛起一层朦胧紫晕。
往届殿试墨卷,都会被送入翰林院,终其一生都难逃翰林院文道府库的尘封宿命。
但江行舟这篇传天下文宝恐怕要从此,陪伴圣驾了!
东胜神州之巅。
紫气蒸腾,云海怒卷。
一座孤峰如剑,直贯九霄,峰顶终年笼罩在浩瀚才气之中,金霞流转,文华冲斗牛。
此地——
人族文庙祖庭!
云台之上,紫气缭绕。
一位亚圣、十位半圣在圣位上盘膝而坐,皆面色动容,默然凝望大周圣朝殿试的景象。
纵然圣人亲临,也只能欣赏,无法裁决其品级。
此文道境界,已超过圣人的权柄!
天地为证,文道才气自显!
证圣之道,是自证,而非它证。
云台之上,紫气骤乱。
十一位文道圣尊,此刻道心皆颤!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