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16章 谣言治家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6章 谣言治家风(2 / 3)

初阿勒淌还曾放言,使团既已抵达神京,只要取得理想互市数额,无须顾忌和议时间长短。

当时诺颜台吉便心生疑虑,隐约觉得土蛮部似乎借和议之事,故意虚耗拖延时间。

这般行事出于何种目的,诺颜台吉私下反复推敲,始终不得要领。

眼下土蛮部骤然转变诉求,不仅接受极低的互市数额,还急于签订和议文书,使团人员尽快北归。

前后行事如此悬殊,让诺颜台吉愈发生疑,他已断定事情缘由,必定来自凌晨抵达馆驿的信使。

至于信使带来何等消息,阿勒淌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不能轻易公之于众。

但是只要大周和蒙古签订和议,迫在眉睫的边关战事,只是可以得到暂时缓冲。

这对于不想卷入战事,正暗中与大周互通款曲的鄂尔多斯部,无疑是桩好消息,诺颜台吉没有拒绝的理由。

……

盖迩泰虽对阿勒淌反复无常,有所怨言,但也找不到反对理由。

周人寸步不让,和议态度明显,即便再拖延下去,依旧徒劳无功。

阿勒淌见诺颜台吉和盖迩泰,都无异议,想来即便心中不满,对尽快和议之事,也都抱着默认态度。

说道:“既然各位都无异议,今早两邦合同,我们就和大周开宗明义,拟定和议初昭,尽快呈报周天子。

和议诏书签署,双方互市诸般细节,最近三日跟进督办,尽快落定事情。

我们城外大营人马,包括入城八百之众,可以分批携带辎重,这几日陆续离开神京。

否则待和议诏书签署,二千人马聚队离开,道路拥堵,反而拖慢北归时间……”

诺颜台吉听了这番话,心中愈发有些古怪,和议签署,人马撤离,竟然操办如此急切?

而且他还有最焦急之事,三日之内,父汗的回音能否送到。

如今依旧杳无音信,鄂尔多斯部与大周无法继续商谈,双方绥靖互贸之事。

如果真出现这种状况,自己有何理由继续滞留神京……

……

鸿胪寺会同馆,两邦和议大堂。

原本辰时过半,两邦和议官员各自入堂,开始新一天的磋商扯皮。

贾琮一般上过早朝,每日巳时过半,或者将近午时,才会到达会同馆,履行和议掌记职责。

其实他也是虚应其事,因眼下双方和议,如同无根之木,已失去实际意义,他这个和议掌记形同虚设。

他每日来会同馆,目的是与诺颜台吉保持联系,等待鄂尔多斯部回音,以便推行双方河套私贸之事。

但他今日巳时到达会同馆,残蒙和议官员竟姗姗来迟,等了稍许才见他们鱼贯入堂。

待双方官员坐定,残蒙官员开诚布公,提出经使团内部磋商,同意大周主张互市数额,双方可依此签署和议。

在场包括贾琮在内的大周官员,无不因这番话惊诧万方,双方昨日依旧唇枪舌战,互不让步。

只不过一夜之间,残蒙使团态度犹如斗转星移,竟然起了如此大转变。

其中有大周官员询问缘由,残蒙官员只说双方磋商多时,大周坚持己见,继续多谈无义

草原上正值隆冬,各部物质匮乏,早日落定和谈,即便互市数额低下,总也能解燃眉之急。

看到残蒙官员不耐烦的解释缘由,让贾琮有些哭笑不得。

双方拉锯扯皮许久,蒙古人原本狮子大开口,颇有气势汹汹之情。

大周全力以赴,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没想蒙古人自己先松了跨,倒让大周犹如一拳打在上。

两邦和议一下跳过诸多过程,飞快就入和议诏书拟定阶段。

好在大周认定的互市数额,事先经过深思熟虑,与互市相关的章程,都已形成较完善草案。

双方官员用了两个时辰,便拟定两邦和议诏书草案。

贾琮身为和议掌记,不仅要参与草案拟定,还需协同其他和议官员,携带诏书草案向顾延魁、王士伦禀报。

等到两位和议上官拟定诏书,还需要向宫中嘉昭帝呈报御览。

贾琮身为和议掌记,原本有些无所事事,和议进度被离奇拉快,他也突然变得繁忙。

他本想寻机和诺颜台吉见面,询问残蒙使团改变初衷缘由,竟也抽不出稍许空闲。

……

荣国府,东路院。

内院正房之中,佛龛上供奉观音大士,摆着白瓷三足香炉,点着上等的红秀线香。

王夫人手持佛珠,口中默念佛咒,只是最近心中烦乱,已愈发无法静心持诵。

她正有些神思烦躁,见心腹王婆子走进房内,似乎有要紧事要说。

自秦显两口子被打发到农庄,东路院便少了内外管事。

王夫人担心王熙凤从中作梗,竟从西府划拨老练管事,来管东院内外事务,在自己身边扎钉子。

秦显两口子刚被送走,她便抢着告知贾母,让王婆子兼做东路院内外管事,免得让旁人占了先机。

王婆子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不像当年周瑞家的抛头露面,只跟着王夫人跑腿办事。

她虽不显山露水,却对王夫人十分忠心,前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