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42章 第二个知道赵俣是穿越者的女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2章 第二个知道赵俣是穿越者的女人(2 / 3)

可赵理也不理,直接就把麻晓娇给扛走了。

见到这一幕,皇家科研院中的人也是见怪不怪。每当麻晓娇连续加班沉浸在研发中不可自拔之际,赵侯就会亲自来一趟,将麻晓娇给带去休息,绝不让麻晓娇透支她自己。

其实,回去的路上,麻晓娇就老实认命了,可赵误却丝毫都没有把她给放下来的意思,而是一直将她扛回她的宫里。

见麻晓娇又一次被赵侯给扛了回来,喜多赶紧带人给麻晓娇安排洗澡水,准备晚膳,同时做好赵侯在她们宫里夜宿的准备。

等洗澡水放好,赵侯亲自抱着麻晓娇进入浴室,甚至跟宫人一块帮麻晓娇洗澡。

都这时候了,麻晓娇还在埋怨赵侯:“官家再给臣妾点时间,臣妾定然能研发出内燃机,官家可知,只要有了内燃机,我大宋的机械动力将更上一个台阶,不再局限于蒸汽机那庞大的体型和繁琐的设置。内燃机可装进汽车、火车,乃至飞机,让我大宋的交通工具焕然一新,速度与效率并存。不仅如此,它还能带动各种机械设备,助力农业生产,提升工业制造—”

赵候就静静地听着,同时亲自帮麻晓娇搓洗她沾着油污的身体和铁屑的头发。

等麻晓娇埋怨完,赵侯才说:“不差这些许时间,你吃饱、睡好,明日再继续,亦不晚矣。”

人都被赵候给带回来了,麻晓娇再揪着赵候不让他研发完内燃机的事不放,也没用了。

所以,埋怨了赵侯一会,麻晓娇就把这件事给放下了,而是又说:“官家忒性急也,臣妾叫官家过去,乃是想为官家展示电报,却因官家不给妾臣说话之机,使官家白跑一趟矣”

其实,发明出来了电,电报就相对比较容易突破了。

麻晓娇首先提出来了“电可以传导”的理论基础,又提出了“用电流的通断来编码文本”,然后带着手下的研发人员和匠人用电磁继电器原理设计出映射的发报机、收报机。

在这之后,有专门的人在麻晓娇的指导下,突破信息编码、信号传输控制等关键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是,电报线的防护层研发。

虽然麻晓娇知道,电线外面的塑料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加工制成,常见原料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加工提炼出基础化工原料,再经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树脂,最后经熔融、挤出等工艺包裹在电线外层,形成绝缘保护。

但这套工艺对这个工业还极其薄弱的时代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关键,麻晓娇也不太擅长化学。她上一世都是用现成的。

没办法,麻晓娇只能一边给大宋的科研人员提供研发方向让他们从石油中提炼塑料,一边查找代替方式。

一一树脂能隔绝潮气,桐油麻布可增强耐磨性,且这些材料在大宋都能轻易获取(松香来自松树,生漆、桐油是常见涂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最早的有线电报终于研发出来了。

虽说这个阶段的电报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像信号传递距离极有限,往往不过数十里便衰减得难以辨识,稍遇阴雨潮湿,电流更易泄漏,报文常变得支离破碎;发报机与收报机的伶敏度不足,电磁继电器反应迟缓,使得电码传递速率极低,一份百字报文往往要折腾半个时辰;至于那天然树脂与麻布构成的防护层,虽能勉强防潮耐磨,却经不起长期日晒雨淋,尤其在南方梅雨季,外层麻布易霉烂,树脂层也会因温湿度剧烈变化而开裂,隔三差五便要停工检修。

好在这些问题并非无解。传递距离短,便效仿驿站模式,每隔三四十里设一座电报站,安排专人负责信号转接;伶敏度不足,便让工匠反复打磨继电器的铜片触点,调整磁石强度,慢慢摸索出更稳定的触发机制;防护层易损坏,就专门组建巡线队伍,定期更换老化线段,遇恶劣天气提前加固。

虽离此时的电报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但它终究实现了“隔远传书”的内核功能。

关键,能用,便是第一步。路是走出来的,机器设备也是用着用着,才知道该往哪儿改。

可以说,电报的诞生,绝对是通信史上里程碑式的发展过程。

这也就难怪,麻晓娇想快点向赵误展示他们的研发成果了。

赵候边亲自帮麻晓娇擦拭着身体,边听麻晓娇给自己介绍电报的研发过程与意义,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等一众宫人帮麻晓娇穿好衣服,赵候陪麻晓娇吃了晚饭。

赵候过午不食,所以,这顿饭是,麻晓娇吃着,赵候在一旁看着、陪着、甚至是亲自给她夹她喜欢的菜肴。

对于麻晓娇,赵误展示出来了远超别的女人的耐心。

晚上,睡前小游戏玩完,赵候让喜多将旁人带下去,楼着麻晓娇准备入睡。

麻晓娇躺在赵侯怀中,头枕着赵侯的骼膊,憧憬道:“待臣妾为官家研发出火车、汽车、飞机、大炮、坦克、战舰、潜艇,以及电话、手机,官家便可统一全球,恁地时,农有馀粟,工有馀器,异日车舟四达,讯息瞬至,波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