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55章 蔡京:叶贵妃有治国安邦之大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蔡京:叶贵妃有治国安邦之大才(2 / 3)

总之,金融工具的本质是“资源调配的杠杆”一一用好了,能让大宋的工业革命与海外扩张如虎添翼,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国力增长;用坏了,则会因信用崩塌、社会撕裂而反噬自身。

大宋若能做到“放活与监管并重”,这柄双刃剑便能成为帝国崛起的利器;反之,若只贪其利而忽视其险,则可能重蹈历史上“金融泡沫破裂”的复辙。毕竟,任何时代的金融创新,都需以制度的成熟为缰绳。

换而言之,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开放这些金融业务,而在于是否能创建匹配的监管体系。

这么重大的事,叶诗韵竟然想让她的两个儿子去负责。

赵侯的第一念头就是,这有些太过儿戏了。

要知道,赵存还不满十八岁;赵守更是还不满十七岁。

将这么重大的事,交给赵存和赵守这两个小年轻负责,着实是有些冒险了。

而且,大宋钱庄和皇家钱庄肯定会是大宋最重要的两家钱庄,赵要是把它们全都交到叶诗韵的儿子手上,再加之叶诗韵本身就是大宋经济最重要的推手,那叶诗韵要是耍个小性子,大宋的经济没准就会发生海啸。

还有,在这等关乎大宋国运的重大金融事务上,让自己两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儿子担此重任,实在有违常理,只怕会引来朝堂内外的非议。

权力的游戏里,平衡与制衡才是长久之计啊。

赵侯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隐忧,这等经济权柄若是过于集中,只怕也会引来朝堂内外的非议,甚至动摇国本。

不过,赵候转念一想。

赵存和赵守都继承了叶诗韵的天才,他们在数字方面从小就展现出来了惊人的天赋,再加之从小叶诗韵就亲自教导他们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老实说,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确实有可能是当今世上除了叶诗韵以外最懂经济金融的人才。

关键,赵存和赵守是叶诗韵的儿子,那他们就相当于是宗门圣子,万一有什么他们搞不定的事,也会有叶诗韵帮他们搞定。

最关键的是,赵存和赵守也是赵的儿子,没道理赵侯不向着自己的儿子。

所以赵有些心动。

见赵侯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叶诗韵也知道,赵侯应该是看赵存和赵守太小了,有点不放心让他们干这么大的事,叶诗韵搂着赵侯的虎腰,说:“官家无须担忧,如何规范钱庄储备金比例、设立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破产法》,及如何通过税收调节平衡贫富差距,臣妾会亲自设计,定不会为我大宋留下后患。”

听到这些就连自己都不太熟悉的经济金融专业术语,赵误就知道,这些后世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哪怕是蔡京这样这个时代的经济高手都不一定能制定出来这些监管措施,毕竟,这可是全世界的经济金融人才不知几百年才积累出来的智慧,所以,这套金融监管机制还真就得靠叶诗韵来创建。

想明白这些,赵交代叶诗韵:“兹事体大,你莫要偷懒怠慢,教他兄弟二人出了岔子,不然,臣民那里我不好交代。”

叶诗韵听言,在赵误的脸上“吧唧”了一口,说道:“臣妾何时眈误过正事?”

赵侯一想也是,叶诗韵虽然有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但她确实没眈误过正事。

在赵侯想来,应该是,叶诗韵的智商实在太高了,她或许只用一半甚至是更少的精力,就能把她负责的事给做好,那剩下的时间,她当然就是吃喝玩乐了。

如此,赵侯也就下定决心,用叶诗韵母子创建大宋的金融系统,也让他们母子来掌管自己的财物。

次日。

赵侯把叶诗韵给自己的“大宋金融系统创建的策划书”交给蔡京等宰臣。

蔡京看完,大为震撼!

叶诗韵“设计”的金融系统,其精妙处不在术之繁,而在道之先,其理念领先了这个时代上千年。

此制以“信用锚定”为基,迥异于当世钱庄仅凭商誉周转之法,而是重新制定了一套金融体系,可以充分解决大宋目前所遇到的所有麻烦和瓶颈。

而且,往昔益州交子滥发致物价腾踊,皆因无此锚定,如今铁律既定,货币流转如渠引活水,

既无涸竭之虞,亦无泛滥之患。

其巧更在,既将钱庄放开,解决了大宋所遇到的麻烦和瓶颈,又有风险拆解之构。

若有商号倒闭,常牵钱庄、储户成链崩解,如多米诺骨牌倾塌。

而叶诗韵设置的“破产清偿之序”,储户存款先于商债兑付,钱庄资产按季拆分赔付,会将轰然之溃化为细流之泄,就象洪水分入支渠,断不致流民塞路、市肆罢市。

象这么精妙的主意,叶诗韵还出了非常非常非常多。

这般制度,非是对旧法的修补,乃是对“财货之道”的重构。

当世之人论经济,多着眼于一城一商之盈亏,而此制观照的是天下之财如何“生息、流转、安存”。如弈者落子,看似只定一处,实则已布全局,每一条规皆藏前后呼应之巧,每一层设计都含防患未然之智。

这么说吧,其先进就先进于,跳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