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十六章 比金钱更值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十六章 比金钱更值得(2 / 3)

种事以后就交给吏部去办,不用知会孤。”

“洛阳的县官先前都对太子殿下颇有言语。”

“无妨,换人替上。”

“喏。”

见太子殿下说得这么痛快,于志宁也不好多言了,反正也说了交给吏部去办,他立在一旁也看向远处的人群。

不多时,还穿着朝服的褚遂良大声道“诸位,诸位!”

场面安静了下来,褚遂良大声道“科举落榜不代表着你们已没机会了,往后每隔两年都会进行科举,诸位远道来长安也不用担心往后没了去处,诸位可以去崇文馆进行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就可以参与支教,一边支教一边还能解决温饱,有俸禄拿!”

他的喊话声在承天门前回荡,街道上卖饼的商贩都安静了下来。

褚遂良又道“什么样的事是了不得的,教书不为名利才是最了不得,京兆府挂着四个字,恪尽职守!大唐立国不过二十余年,但大唐开创了古往开来最公正的科举,正是因有这么多了不得人,才有了不得的大唐。”

……

李承乾听着这些话语走入了承天门,揣着手问向一旁的于志宁,道“谁让褚遂良说这些话的。”

“赵国公吩咐的。”

“这些话也是你们让他说的?”

“倒也不是。”于志宁解释道“是褚侍郎自己想的。”

李承乾颔首道“怎么听着,不像是他会说出来的话。”

于志宁思量了片刻,又道“近来褚侍郎与纪王殿下还有走动。”

李承乾的神色多了几分了然,与于志宁又叮嘱了几句之后,就回了东宫。

此刻的东宫内,李丽质正在听着父皇与爷爷的讲话。

李承乾坐在东宫墙边,拿起一旁的蒲扇给自己扇着风,拿起一盆冰镇的葡萄往口中送着。

李世民道“朕可以派出更多人去支教。”

李丽质道“不可以。”

“为何?”

听着父皇反问,李丽质解释道“现在皇兄每年在崇文馆与支教事业上花去的银钱有数千贯,今年恐怕接近万贯,如果按照皇兄给支教夫子的用度,敢问朝中有多少银钱,可以将支教传播在中原各地?”

李世民接着道“有些事不能用金钱衡量,这不是你们说的吗?”

李丽质又道“说得残酷一些,父皇预想的不过是随时都会倒塌的雕栏玉砌,就像是我们用积木搭出来的房子,一推就倒了,没有足够的支撑,又没有太过坚定的意志,不能这般考虑。”

“如果唐人有更坚定的信念,才能与父皇预想的那般。”

“难道你皇兄的支教就止步不前了?”

李承乾听着父皇与丽质的谈话,又觉得很有意思,便来了兴致继续听着。

李丽质又道“适合当下的才是最好的,现在关中与洛阳的情形就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将来要如何运作,还要看将来的形势。”

再看父皇还有些犹豫,李丽质站起身道“女儿给父皇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也是皇兄说过的。”

李世民颔首,“讲。”

李丽质又道“从前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爷爷就要过世了,可这个爷爷有很多的孩子,而他们家所住的地方是一片荒地,那位就要过世的爷爷一直担心他的孩子们会饿死,爷爷在临终前说他在后院的荒地里埋了很多金子。”

“后来呀,爷爷过世之后,他的孩子们都去荒地里挖金子,可荒地里根本没有金子,他们挖了很多年,再后来荒地因他们遍地挖掘,成了田地,种出了很多粮食。”

“此后爷爷孩子就能靠着田地里的粮食活下去,他们虽说没找到金子,但找到了比金子更重要的东西。”

李丽质的话语顿了顿,又道“这比金子更重要的,正是值得追寻的。”

李渊了然道“因此,金子不重要,现在为支教花出去的银钱也是不重要的。”

李丽质笑道“爷爷说得是。”

李世民拿起茶碗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碗中的茶水已空,目光看向一旁提着茶壶的太监。

这太监还沉浸在长乐公主所讲的故事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连忙给陛下续上茶水。

这才续上的茶水,李世民又不愿意喝了。

太监委屈地低着头站着。

李渊笑着问道“丽质啊,稚奴那小子在太液池放养的鸭子是不是能吃了?”

李丽质点头道“倒是挺肥的,爷爷这牙口还能吃鸭肉吗?”

李渊笑呵呵抚须道“让小福炖一炖,炖得烂糊一些,朕就能吃了。”

一旁拿着茶壶的太监如释重负,连忙道“这就给陛下去太液池抓。”

不多时,母后领着苏婉与宁儿也回来了,一大家子的晚饭就要在东宫用了。

黄昏的时候,李治这才回来。

李丽质数落道“稚奴啊,你怎么一回来就吃东西?”

李治背过身将一根香蕉吃完,而后道“今天在外跟着许少尹跑了一天,就没吃。”

在姐姐的目光下,他连忙老实道“弟弟今天没有闯祸。”

李丽质这才将目光收了回来,而后去给小福帮忙。

没错,东宫的孩子是要学会做饭的,现在还只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