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欲火攻,必是以火箭袭城,但火箭射程有限,最多只能点燃靠近城墙的那些粮仓草料场而已。”
“光引燃这些地方,未必就能将火势蔓延至全城各处,倘若不能使全城起火的话,只怕未必就能能令曹军陷入大乱。”
“统军之人,毕竟乃是曹仁这员曹家第一大将呀。”
徐庶却冷静了下来,提出了新的顾虑。
刘备神色微动,原本志在必得的眼神中,立时因徐庶的提醒,褪色了三分。
“伯温,元直的顾虑,不无道理。”
刘备目光转向了萧和。
萧和有点脑壳疼。
刚刚琢磨出破城之计,转眼又遇上了新的难题,这军师是真的难当啊…
萧和指尖轻点额头,思绪飞转,心下琢磨着既是此计有这样的破绽,那当年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成功的?
“主公,难道当初你们就没留什么密道之类的暗门,好派死士潜入新野,从城内放火?”
萧和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可以让新野城内到处起火,于是便顺口问了一句。
刘备摇了摇头。
萧和眉头凝起,眼中掠起几分困惑。
以诸葛亮的缜密严谨,既然布下了火烧新野之计,就不该留下这样的纰漏啊。
不然当年的火烧新野,又是怎么成功的?
就在萧和犯嘀咕时,马蹄声响起,数骑人马护送着一位年轻文士,登上了山岗。
“启…启禀主公,这位是孔明军…军师麾下书佐,奉孔明军师之命来见…见主公。”
“子龙将军令我…我等,护送这马…马书佐来见主公。”
那年不过十二三岁的骑士,滚鞍下马向刘备禀报。
虽是结结巴巴,但却从容不迫,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
这年轻的口吃军士,立时吸引了萧和的注意力。
“孔明军师帐下书佐马谡,拜见主公。”
那年轻文士翻身上马,从容不迫的上前施礼,报上了自己名号。
“是马季常的胞弟吧,你的贤名,吾可是早有耳闻呀。”
刘备见面先是几句赞赏,尔后才问马谡此番前来,所谓何事。
“主公在樊城大破曹贼几日后,孔明军师便趁蔡瑁退兵之计,设计助翼德将军大破其军。”
“现下南面威胁已解除,孔明军师已奉主公之命,回往襄阳主持大局。”
听得南面也传来捷报,刘备顿时面露欣喜,左右众人也是一片振奋。
马谡将一道书信献上,接着说道:
“孔明军师得知主公欲一鼓作气,将新野一并收复之后,便令谡执此信星夜兼程前来献于主公。”
“孔明军师说了,主公有伯温军师和徐从事在,必能想到速破新野之计,他信中所书,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刘备眼眸一亮,忙是接过马谡手中书信,迫不及待的展开细看。
众人也瞪大眼睛,满心好奇的看向刘备,猜测着诸葛亮那道书信中,会是写了什么。
刘备看着看着,蓦的抬头望向了萧和。
“伯温军师,你真乃神人也!”
刘备啧啧大赞,脸上涌起深深惊喜与赞叹。
萧和却是一头雾水。
诸葛亮这封书信里,也不知写了什么,怎的刘备看过之后,反倒莫名其妙的赞起了自己?
“幼常,将孔明军师此信,念给伯温和大家听听吧。”
刘备笑着将书信还给了马谡。
马谡便清了清嗓子,大声念读了起来。
众人好奇的表情变成恍悟,恍悟的表情又变成欣喜,最后欣喜的眼神转为惊叹,齐刷刷聚向了萧和。
诸葛亮在书信中称,刘备或可考虑用火烧新野之计。
诸葛亮还称,当初被调至樊城之后,他推算新野的布局,将来或许还会用到。
他前思后想又觉计策中有纰漏,便派人回新野,秘密挖掘了一条地道,暗通城内城外。
此举乃他自作主张,原想等用到之时,再向刘备禀明。
如今刘备兵临新野,诸葛亮便令马谡前来禀明此事,并将地道出入口的位置一并附上。
“我等都不曾知晓,孔明军师竟暗中留有地道出入新野,伯温军师你竟了然于心?”
“伯温军师,你当真乃神人也!”
关羽惊叹折服的目光,亦是深望向了萧和。
一时间,叹服之声四起。
萧和也恍然明悟,总算是明白过来,刘备适才为何突然间赞叹起了自己。
原来诸葛亮竟真挖了这么一条地道,还真被自己误打误撞给蒙对了。
就说嘛,卧龙的智计,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大一破绽。
“主公言重了,孔明军师之深谋远虑,和哪里会知晓,老实说我适才也只是随口一猜而已。”
萧和被众人夸到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实话实说。
刘备与几人彼此对视,皆是会心一笑,眼神别有意味。
伯温军师有神仙手段,能掐算到诸葛亮暗留密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他这般自嘲否认,无非是有意谦逊,不想显示他对孔明军师也洞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