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18章 公得此奇人必定天下!我背刺圣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公得此奇人必定天下!我背刺圣体,(2 / 3)

说,这法孝直既有王佐大才,又乃性情之士,实乃真豪杰也!”

“就请永年务必说服这法孝直,随蜀军出川前来助战,备当真是想一睹这法孝直的风采。”

张松先是一愣,尔后脸上再添几分敬佩之意。

旁人一听这法正性子,都是敬而远之,唯刘备却竟心向往之,这份用人的气量胸襟,自是令他心下愈加佩服。

“好,松就依豫州和萧军师之言,定当劝说法孝直前来拜会刘豫州!”

张松自是欣然应诺。

最后一桩大事定下,张松终于告辞。

刘备则带着众谋臣武将,亲自将张松送至岸边,目送其乘船西去。

“原来这便是伯温你的速破江陵之计,能借千里之外的蜀军来破江陵,伯温你这份格局眼界,当真是…”

刘备回看萧和,想要赞叹几句,一时却又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

萧和自然不能全盘照收,便面露几分自嘲:

“主公言重了,和也只是灵感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

“若非主公非凡魅力,这张松也不可能三言两语间,就能为主公所折服,倾心归附。”

“这一计,和的作用倒在其次,关键在于主公。”

萧和这话,算是一半事实,一半马屁吧。

刘备哈哈一笑,遂是豪然道:

“那咱们就继续兵围江陵,坐等蜀军出川。”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等待时间。

刘备抽调了近两万兵马,尽数调往东线,交由关羽统一指挥,并派了徐庶前去辅佐关羽。

东线的水陆刘军,数量已增至四万之众。

关羽便统帅四万兵马,以孙权修筑的武昌城和樊口塞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条防线。

东线的战略目标,乃是阻曹孙联军以武昌以东,确保夏口不受威胁,尽可能的拖住敌军,为西线刘备攻取江陵争取时间。

十五日后,五万曹孙联军,水陆并进,进抵武昌一线。

周瑜吐血病倒后,孙权不得不调德高望重的韩当至柴桑,接替周瑜为左都督,名义上统帅江东水军。

而吕蒙则被破格提拔为右都督,成为了江东水军实质上的统帅。

江东军负责水战,曹军负责陆战,五万联军旋即对武昌一线刘军发动了攻势。

关羽则坚守不出,只固守武昌樊口。

东线战事,很快进入了胶着状态。

益州方面。

张松回到成都后,痛斥了曹操对刘璋的不屑轻松,成功的说服了刘璋放弃降曹,决定与刘备暗中结好。

于是张松趁机进言,劝说刘璋派江州镇将严颜,率八千蜀军东出山峡,打着救援刘琮的旗号,助刘备攻破江陵,全取荆州。

刘璋刚开始还是有所犹豫的。

结好刘备可以,可这又出兵马又出钱粮的,帮刘备打下江陵后,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

张松理由自然也很充分。

刘备若不拿下江陵,早晚抵挡不住曹孙联军进攻,荆州不是落入孙权之手,就是要落入曹操之手。

无论谁得荆州,下一步必会对益州动手。

唯有刘备拿下江陵,占有荆州,才能成为益州东面屏障,避免为曹操孙权举兵入侵。

刘璋旋即被说服,遂不顾黄权等人反对,下令严颜率七千蜀军出川。

时年春末,七千蜀军穿越三峡,进入荆州地界。

此时南郡以西的巫县,秭归,夷陵,夷道等诸县,皆已改旗易帜,归顺了刘备。

严颜大军一至,各县镇将便依照刘备密令,佯作抵抗后便弃城东撤。

蜀军一路是“势如破竹”,不到半月时间,便攻破夷陵,距离江陵以西不过百余里。

由于兵力有限,刘军并未能将江陵城围死,城中依旧可有消息出入。

蜀军连战连捷,逼近江陵的消息一到,刘琮及蒯越等部下,自然是士气大振,以为看到了江陵解围的希望。

同样,蜀军逼近江陵的情报,也传往了柴桑,传到了孙权耳朵里。

数日后,鲁肃受孙权所托,以密使的身份,抵达了江陵。

鲁肃知刘备对萧和言听计从,故在拜会刘备之前,先行一步来拜会了萧和。

“子敬呀,你主两次背信弃义,令你这个做使臣的,也跟着背负上了不义小人的骂名,怎么你现下还能不顾颜面,又为他前来出使?”

军帐内,萧和为鲁肃鸣起了不平。

毕竟别人不知,他却清楚,孙权两次背盟都是瞒着鲁肃,说起来这鲁肃也算是受害者。

“主公他…唉,不说也罢。”

鲁肃叹了口气,接着一脸肃重道:

“肃既食主禄,骂名也罢,美名也罢,肃与吾主一并领受便是。”

鲁肃这个做臣子的,倒是尽职尽责,并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孙权,选择了一起背锅。

萧和也就不再为难他,遂问道:

“那不知子敬此番前来,又是意欲何为?”

鲁肃思绪回到正题,便道:

“萧军师你也知道,我主已与曹操结盟,我五万联军正猛攻武昌,以曹军的攻城能力,相信关将军未必能抵挡太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