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萌探探案[九零]> 结局(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结局(中)(2 / 2)

没敢打听。”

胆小有胆小的弊端,不好事,能提供的线索有限。这两间出租屋,经过简单改造,外屋是厨房,垒了锅灶,看桌子上的调味料,好多都没开封,邵青应该没怎么开过火。里屋的卧室有半截短炕,靠北窗放了一架缝纫机,柜子里的衣服倒是不少,大部分都是市面上的流行款。

王伟在书桌上锁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存折,活期和定期存款加一块将近五万块。

按戴豫现在的工资,不吃不喝攒十年都攒不上。靠接做衣服的零活能攒这么多钱吗?

除了衣服,屋里的其他私人物品不多,确实不像要常住的。值得一提的是,跟存折锁在一起的,还有一打书信,写信人来自全国各地,信的内容大部分都在倾诉爱慕之情和催婚。但他们倾诉的对象名字却不统一,刘卫华,项红梅,李慧丽……联系到书桌上那摞报纸,这个邵青的真实身份昭然若揭,婚托。报社本着服务大众的想法,在报纸中缝预留了版面,给单身人士刊登征婚小广告,有人还真在上面找到了意中人,有人却被坑得裤衩都没了。邵青的存款就是这么坑来的。

怪不得她不敢在一个地方长待,还租了有高围墙的厂房当临时住所,是怕人家找上门算账。

幸亏邵青有保存信件的习惯,但愿凶手是通信人之一。随后的街头调查没收集到有用的线索,邵青很谨慎,很少带外人回家,至于房东所说的面相很凶的男人,也没人认识。破案希望就寄托在这32封信上,其中有8个人写了多封信,调查对象缩短到16个。

李炳哲又头疼上了,“16个也太多了,而且大部分还是外地的。一开始以为这案子不难破,没想到是个哑巴狠。”

戴豫靠在椅背上,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缓缓道出自己的想法,“邵青能同意跟凶手出来,还大晚上去了陵园,这点本身就很反常。”“确实。”

“有没有可能邵青这个钓鱼的,真心喜欢上了自己钓上来的鱼。”“逻辑没问题。”

“接着盘信吧。”

念白没跟去邵青的出租屋,中午吃完饭,被刘阿姨带去了小卖店,捧着一瓶八王寺大香蕉汽水兴冲冲进了门,看到父亲在看信,文盲小孩张嘴就来,“我帮你看。”

严方扔给戴豫一张图片,招手让念白来他跟前。他一共俩儿子,老大才刚大学毕业,没孙子给他玩,这个有特异功能的小宝宝瞅着挺好玩。

伸手拽了拽小孩脑袋上的绿飘带,老严笑着老慈祥了,“这色儿鲜灵,隔远了看像顶着两条菜花蛇。”

戴豫从佛雕上抬眼,不会说话可以闭嘴。

念白指着爸爸手里的图片,奶声奶气地对严大爷以眼还眼,“隔远了看像你。”

老严:…”

小孩说得挺对,老严长得富态,方头大耳的还真有点罗汉像。戴豫不解,“严队,你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这算哪门子大案?”做刑警要求知识全面,戴豫对古董文物多少有些了解。哪怕不了解,对省博,他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谭城人也是如雷贯耳。末帝离京带走了大批文物,其中的书画珍品大部分为省博所藏,单论此项,国内能排前三。

还有佛像,也算因缘际会,特殊时期,国内抄//家搜罗的金属佛像有很大一部分经受统一调配,送到了谭城隔壁的煤都,那里有一家大型稀有金属冶炼厂,是有识之士不忍文物毁灭,带着省博的工作人员冒着大风险,拯救了大批珍贵的佛像。

谈恋爱那会儿,他陪白婉看过一次佛像展,还请了个专业解说,跟着学了不少知识。丢失的这件木雕,论价值,比不上省博某些銮金佛像珍品,也逊色于馆藏的那尊明代造像中的精品,属于展览中只能在特角旮旯待着的那种藏品。“这种案子让区分局查吧。"戴豫最喜欢凶杀案,不爱抓小偷。“我寻思让你全面发展一下。”

老严玩虚的时候笑得最真实,不用想就知道,有人托关系找到了他,他推脱不得,拉人当壮丁。

戴豫没明着应承,把念白的大包袱留在办公室,抱起闺女就走。老严在后面喊,“带孩子去现场算什么事?我帮你看着。不行,我一会儿还得开会。”

“我家孩子没地方玩,只能去博物馆玩。"戴豫没有停步,声音从走廊传回办公室。

“臭小子,拿话点我呢。"老严是谁?孙阎王平时懒得处理的关系,全都推给他,谁让他八面玲珑,心眼子也有八个。认命地拿起电话,严方打给了老战友,机关幼儿园在广场东边,戴豫上下班不顺路,部队幼儿园最合适。

安排好神童上幼儿园的事,老严又往家里拨了个电话,让老婆去商场给孩子买书包,学习用品和玩具,再买两套衣服。这两年戴豫过得不容易,他这个当领导的只能尽量护着他不被人穿小鞋,其他的……哎。省博跟公安局同在定安区,是个高端大气,带着高高围墙的民国建筑,当初奉系某军阀给自家建公馆,建了一半,东北沦陷,日本人接手后拿来当博物馆,解放后也顺理成章继续原来的功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