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攻辽(2 / 2)

也指日可待了。不过宫中有这样一份舆图,怎么不早日取出来,何必与辽国签订盟约呢。”

陆安:“以前没有兵。”

澹台倚兰微妙地顿了一下:“也是。”

就大薪以前的兵的素养,搞跨海作战以及非本土作战,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军校了。

陆安:“而且,华夏自古以来都爱步兵骑兵在陆上作战,甚少出现水战。可能历代先皇都没发现还可以走海路进攻辽国.……都死磕燕云十六州去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水军的兴起要远到明朝去了,而且那还多亏了朱元璋被陈友谅的水军逼得差点战败,这才让他十分重视水军这个军种。既然这条攻辽道路可行,两人迅速入宫,由澹台倚兰这个将军详细地对着舆图向柴稷描绘了一番攻辽盛景,说得这位年轻的君王热血沸腾,一夜未睡,第二日见人时两只眼睛肿得像大桃子,眼珠里都含了血丝,十分吓人。他早朝都给罢了,紧急召宰执相公们入宫商议此事。他都不指望一口气攻破辽国。

燕云十六州!只要能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就对得起祖宗了!一一当然,如果能灭辽最好,但饭要一口一口吃。柴稷一直牢记着陆安叮嘱的"做事绝对不能急”这一点。反正他还年轻。

宰执相公们一听要打仗,除了少数几个主战派,其余的纷纷提出抗议。把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面子话全扒开,深入内核,他们说来说去只有一点:打仗太烧钱了,不值当。

陆安:“辽国比我国寒冷,肯定更需要羊毛织物。”宰执相公们:“啊这…

陆安:“以前不起战争,是因为无利可图,如果有利可图,为何不做?”宰执相公们:“这……”

陆安:“而且,我们是仁义之师…”

宰执相公们:“嗯???”

陆安:“你们细细想想,我们攻辽的仁义之处。”这事交给文官确实在行。

而且主要是陆安那句“有利可图"实在太吸引人了。哪个国家打仗是纯粹享受战争的啊,不还是为了抢掠资源?以前大薪不打仗纯纯是打不赢,顶多偶尔赢一些战役,但对整体战况以及扩大战局没有太大影响,这就完全是白烧军费了,再大的国家也经不起几场十几场战争地烧,但现在…辽国天寒地冻,极需羊毛织物这一点,牢牢占据了他们心神。而且正义之师这个说法也让得他们信心大增。师出有名这个词不是说说而已的,如果是不义之战,士兵自己都提不起士气,会觉得自己何必打这场战争,何必为此丢命一一念头一起,谈何对敌。于是,各地官吏开始接到命令,宣扬起了此次攻辽一一战前动员这事避免不了,以大薪的士兵素质和百姓闻战则避的心理,没有战前动员,只想着一味奇袭,失败的可能性极高。

除了官吏的宣扬,军校培养出来的政委也出发去了各地军营,向他们说起了此次战争的仁义性质。

从辽国君王的暴虐,我们此行是为了拯救辽地汉人于水火,讲到讨伐不义,辽国百姓赋税之重,辽国贵族屠杀百姓为乐……事情倒是真的,毕竞哪个国家都一样烂,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但不论如何,反正我天朝上国攻打过去,就是为了解救辽地汉人,顺便发挥我们的仁爱精神,连辽地百姓一起拯救了。

我们这次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救人!反正大薪的士兵和百姓都信了。

这时就看出来了大薪文风极重的好处,文风重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极重礼义廉耻,道德感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一想到自己这一战是为了拯救苍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美好生活而拼搏,就士气高昂。一一对,自己的美好生活。柴稷顺势把打赢给田这个政策推出来了。热情一瞬间点燃了所有军营。

田地、军功、爵位。

听说由名望满天下的九郎君亲自在后方督看粮草和其他物资,绝不会出现以往的后勤不足的情况。他们还有羊毛织品保暖,不用担心辽国的天寒地冻……既然这样,还迟疑什么?

打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