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汉女侯> 终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终军(2 / 3)

那小子给叛汉成功了。除此之外,东方朔也顺手折下几片著草,当场算了一盘著布卦,卦象显示,今年冬天果真有大凶之意。

出乎意料的,有几名学子竟然也支持闻棠的预警论,没办法,如果不认为上苍将会在今年冬天降下白灾,那就是支持征战必胜之兆,想让他们转变自己的想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当然,人群中也有思路清奇之人。

“为何非要二者选其一?“终军转头,对庄助说出自己心中想法,“就不能既是在预警灾难,又有征战胜利之兆,二者都要不可以吗?”和其它博士学子们不同,终军是个战斗派,甚至未来还和刘彻立过“给我一根绳子,一定会为您将南越王羁押到未央阙下"的战斗flag。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他当然是选择既要又要了。如果闻棠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夸他是个天才!经大汉雍城朝会商议决定,一致同意关于广牧君"对各郡县百姓提前预警白灾"的策略,并逐渐派出官吏到各郡县署事。为什么会是“一致同意",因为不同意的意见刘彻没听。知道十二月份会发生雨雪灾难,闻棠更快加速了羊毛织布方法和新型织机的推广。

愁啊,刘彻也是运气不好,在位时间五十四年,共发生了四十四次天灾,什么雪灾蝗灾水灾旱灾地震虫灾都有,甚至还有四次龙卷风,还赶上了气候温暖期进入小冰期的过度段,整个国家都很艰难。目前遇灾进度13/44

所以刘彻能赞同闻棠的猜测,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自继位以来,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天灾,去年风调雨顺,今天就有发生灾难的概率了。闻棠的预测没错,百官从雍城回来后不到二旬,气温突然急转直下,相比往年冷上许多,天上也洒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虽然不大,但却一直没停,像极了灾难来临前的平静,偶尔夹杂几场雨,使路面更是湿滑难行。相比天气的寒冷,张汤廷尉府里的惨叫声可是正叫得火热。上次庄芷向天子上书淮南王干得那些破事后,虽然公孙弘和辟阳侯之孙都怀疑淮南王谋反,但毕竟只是怀疑,没有找到实际证据,所以刘彻只是以淮南王不慈为由,象征性的削去了他两个郡。

本来这事可以就这样过去,但偏偏淮南王是个钻牛角尖的人,他认为自己在封国中实行的都是仁政,最终却落得个被中央削地的结果,这实在是太耻辱了于是毅然决然地把谋反证据给制造出来了。什么皇帝印玺,丞相、大将军、太尉等两千石秩俸高官的印章,他这里都仿制的应有尽有,跟个义乌批发城似的。

还总结了从前吴楚七国之乱失败的原因,每天认真和自己心腹研究起兵时的造反路线。

他的心腹其实不想造反。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封国实力甚至都比不上汉朝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郡,汉初时期那种需要皇帝亲自下场平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奈何淮南王一直看不清形势,就是倔强的想要造反。

他的心腹伍被原本以为他只是口嗨,还试图劝说了一下,后来发现自家大王是真想造反啊。

而且脑子还不怎么好使,造反例子不举高祖,项羽等,把自己带入了个争霸时期死的最早的陈胜吴广,认为他们当时身无立锥之地,可在大泽乡振臂一就有许多人追随,等到达戏水的时候都有一百二十万的军队了,那我差啥?我什么也不差,我也要振臂一挥,让他们跟随我一起去伐无道,诛暴汉!伍被:时代变了大王,你自己看看,你说出最后六个字的时候真的不会笑骂?

他问“那大将军怎么办?”

淮南王:“我们派杀手去刺杀掉大将军!”然后又补了一句:“至于天子身边的那个什么仙使广牧君,我们先劝降,如果她不……

刘安声音狠厉“就把她也一起杀掉”

伍被眼前一黑,想要毁灭世界。

淮南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仕途像墨汁一样黑。深知自己仕途无望,伍被偷偷去找中央安排在淮南国中的执法官吏自首了,并将谋反事宜全盘脱出。

淮南王谋反谋的跟过家家似的,中央官吏们很快找出证据,把淮南王一大家子都给逮捕了,淮南王虽然智力方面比较单纯,但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中央使者还未到达淮南国,就提前自刎而亡了,算是给自己留了个最后的体面,不像他那一大家子,被狱吏们满门抄斩。

可怜的伍被,因为自首被刘彻高看一眼,原本都不想杀他了,结果又被张汤(铁面无私专逮着权贵嬉版)给劝回去了。卫奉也是倒霉,她纯粹是因为刘陵貌美且伶俐才同她交往过密的,谋反这种会掉脑袋的大事,刘陵怎么会告诉给她?但作为少府中掌管宗族犯罪者的都司空令,谁也不能确定他是否曾在无意间为淮南国传递过消息。但他同样是个幸运的,只被判了个全家流放,至少命还在。要知道这次牵连出来的列侯、两千石高官、地方豪强等好几千人都被杀了,这可真能称得上一句流血漂橹了。

包括那位曾在路上询问闻棠仙粮之事的侍中庄助,张汤认为他身为天子心腹之臣,却私自和诸侯亲密交往,收人家巨额贿赂,如果不诛杀他,任由此风气发展下去,日后必定不利于朝政。

说实话,闻棠认为张汤此举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内臣和诸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