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技艺高超,但是刘彻依旧不放心,于是抄录五禽戏图纸的重任就落到了闻棠手中。
闻棠:汉武帝压榨员工这事还有没有人管了?心情很好的刘彻:“闻卿心里记挂着朕,朕也同样记挂着闻卿,朕府库中收录一些珍宝,过几日朕去寻几件送给你罢。”闻棠:倒不是对珍宝什么的感兴趣,只不过是我天生爱画画罢了。转眼间,已到丁卯日,刘彻将刘据立为皇太子,下诏书大赦天下,遣谒者巡游天下,存问致赐,赐给九十岁以上和鳏寡孤独者布帛米粮等。并为刘据选择合适的太子少傅及其余辅助先生。额,太子少傅里没有闻棠。
但这并不代表她在刘据的人生中没有存在感。刘彻在群臣之中精挑细选,仔细斟酌,最终选择了石庆当太子太傅,瑕丘江公等儒生专门补充教授《谷梁》学说。
这位石庆,家学严谨,石家被称为万石之家,顾名思义,他们家一门五人皆是两千石高官,人臣尊宠举集其门,但却丝毫不像别的权贵之家那样嚣张跋扈,骄奢淫逸。
万石君一家以孝谨闻名诸郡,即使是齐鲁之地的儒生,也都认为自己的品性不如石家。
石家严谨到什么地步呢,石庆当太仆的时候,有一次为刘彻驾马车,刘彻顺嘴问了一句车前有几匹马,这种用眼睛瞄一眼就知道的答案,石庆依旧用马靴点着一个一个地数完马匹数量,这才举手告诉刘彻:“一共有六匹马”后来他去齐国当了齐相,据说齐国百姓和官员仰慕他的品行,石庆无为而齐国大治,齐人还给他立了个石相祠。
知道这件事的闻棠当时还曾碎碎念,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给自己也立个祠堂?
开始刘彻认为,要是闻棠年纪再大个三十岁,可以让她当太子的老师,若是闻棠年纪再小上个十岁,亦可以让她和太子一同学习。但现在…罢了,项橐还七岁为孔子师呢,闻卿可是足足比项橐大了八岁!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的确水平很高,高到刘彻认为闻棠有实力做刘据的老师,但她每日言行间还有一种藏锋敛锷,以成大器的缥缈感,又让刘彻不完全放心将自己的太子交给她。
纠结了半刻钟的刘彻最终决定让小刘据每天除去跟太傅儒生们学习,其余时间多多去找闻侍中研习。
至于具体研习内容,闻侍中会什么就研习什么吧。反正看闻棠也不像是很喜欢钻研公羊和谷梁的样子。但这并不意味她对此一窍不通,相反也精通一点,否则又怎么能在朝堂上经常将那些博士们气得火冒三丈,毫不顾忌形象呢。小刘据倒是很喜欢闻侍中,因为闻侍中能教会他很多奇奇怪怪却很有用,连父皇和母后都不知道的知识,绝对不是因为闻棠能带他一起玩、一起吃。嗯,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太子,怎么会肤浅地因为美食和玩具喜欢上一个人呢,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所以在知道自己以后可以经常去找闻侍中玩……学习的时候,小刘据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开心的。
但闻棠就有点难绷了。
第一天,一大一小两只坐在书案前面面相觑,闻棠:“太子殿下。”闻棠对小刘据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小团子版刘据则甜甜道:“闻侍中好,好久不见,孤很想你,你今天是要教我学习东西吗,那真是太好了。”闻棠:…
嘴可真甜,们老刘家魅魔体质这么早就觉醒了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今天会心慈手软,给你少出两道题目的。千年的学生终于熬成师,虽然是编外老师,可闻棠心里的反派桀桀桀笑声可一点没少。
“殿下,下臣水平有限,无法和石少傅相提并论,君子六艺充其量也就只能教您个"数"了。”
这倒是真的,礼、乐、射、御、书、数中,选来选去,她最擅长的就是“数"学了,当然,还会点射和书。
刘据眨着一双大眼睛,看起来很期待的样子。闻棠:“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不知道为什么,刘据觉得闻棠的面容瞬间变得不那么温和了。刘据:哇,闻侍中会变脸。
闻棠先让刘据用自己的方法算了一段时间,他算得很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不光是他,帷幕后的二人亦没有多少头绪。无论多么尊贵的身份,是皇帝皇后又如何,孩子第一天上课也得放下手头事物来殿中陪读。
卫子夫虽然出身寒微,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当了皇后以后,长时间处理宫务锻炼出了她极高的算学能力,而每日都要看上计报表的刘彻就更不用说了。
二人已经完全沉浸在鸡兔同笼问题中,计算得不知天地为何物,连观察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不那么勤快了。
古代算学中虽然也有方程,但还处于一个正在的初级阶段,再加上刘据年纪尚小,才刚六岁,一时半会肯定算不清楚,就算在现代,鸡兔同笼问题都是四年级十岁才开始学的内容。
这时候就到闻老师出手了。
她详细地给刘据讲解了如何用现代方法做方程题,她讲得很认真,很生动,有次序地引导刘据计算,刘据学得扎实,算上中间科普的时间,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才算出答案,对于成年人来讲,这个速度属于智障速度,但对于一个六岁小孩,已经很聪明了。
“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