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眼神那么一瞬间的转换太过于锋利明显了。从对宜妃的温柔,到对她的冷淡与公事公办,眼中情意的散去,令惠嫔突然想起,她可是从来不得宠的那一个。
和皇上说话也少,就这样简单的闲聊家常,她根本做不到宜妃那样言笑晏晏,游刃有余。
惠嫔提起这个,其实是想替大阿哥说几句话。大阿哥早年读书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是康熙定的。没有选她纳喇氏娘家兄弟的子侄,定的是别家的人。所幸大阿哥还是有些心思手段的,将这些人和他们的家族笼络住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在,人家也认大阿哥是主子。现在又有了明珠的支持与帮衬,那几个家族对大阿哥还是很忠心的。等到大阿哥年岁再长些,以后有了爵位,再往战场上去建功立业或者在朝中办差,至少也是个亲王,还是个有功业的亲王,说不准以后就是旗主了。如此,会效忠大阿哥的人就更多了。
惠嫔是想让纳兰氏家中的人再多几个选送到大阿哥身边去。将明珠他们家和大阿哥捆绑的更深一些。
今儿显然是个机会。
可惠嫔却不敢往下说了。
她怕她说不好,反而毁了这事儿,以后就没法再提起这个话头了。不如还是等明珠那边自己想法子运作吧。明中堂要想做成这件事,恐怕比她容易得多。
大阿哥在惠嫔开口的时候就猜到了他额娘的心思。大阿哥紧张起来,生怕惠嫔给他弄砸了这件事。还好惠嫔后来不说了,大阿哥这一颗心才放下。不是他小瞧了自己的额娘,是额娘真办不成这件事。
要是换了宜妃,那自然是准成的。
也幸而额娘没继续往下说,否则以汗阿玛的性子,怕是这事儿就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大阿哥难免心里不痛快,他们母子这样战战兢兢的,可有些人呢,仗着得宠,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他怎么能不去争不去抢?不争不抢的,就会跟五阿哥还有乌雅氏一样,被人理所当然的遗忘与忽视。康熙压根没在意惠嫔的这些小心思,惠嫔不再开口,他自然还同锈莹说话。倒是惠嫔的话提醒了康熙一件事儿。
显然这件事比在大阿哥身边添人更要紧些,也是康熙决定了许久的事儿,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说一说。
康熙就笑望着诱莹:“朕也想在太子身边添几个人。你几个兄长的儿子都不错,朕都瞧过了,这回去往盛京,朕再亲自看一看,也叫太子见一见。等回去的时候就一并带回去,回头就与太子住在东宫随侍。”“等太子大婚,他们再搬出去不迟。年岁相仿,他们也到了成婚的年纪,连他们的婚事,朕也一并做主了。成婚之后,就在京城宅邸,跟在太子身边办差。”
诱莹是真没想到。
她还纳闷:“万岁爷什么时候瞧过了?”
家里也没给信啊。哥哥们的孩子也都没有进京的。如果真见过了,她这儿也不至于一点消息都没有吧。她成日跟在康熙身边,这事儿康熙还能瞒她瞒得这么紧吗?她身边的人,也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看太子,好像是完全不意外的样子。也是含笑,应该是早就知道了这事儿。锈莹狐疑,难不成还真瞒着她见过了?
康熙笑起来:“朕让人去见过。看过画像,都是不错的好孩子。这回去,当然是亲眼见一见的。这事儿朕也想了一阵子,朕想着,是到了盛京再告诉你的。现在,提前与你说,让你高兴高兴。”在这里的事情办完,康熙就要入盛京了。
也不是故意要瞒着诱莹的。是怕事情没妥当,白叫她高兴一场,还不如将事儿妥当周到的安排好了,一丝风声都不露出来,也就没人在里头动手脚了。定好了的事儿再说与她听,这才是踏踏实实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