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基尼低沉的轰鸣在接近龙龛古渡附近时被李言刻意压得更低。
导航指向一条岔离主路、通往湖边的小土路。
坑洼不平。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底盘极低的跑车,最终,在一片相对开阔、能看到洱海的野岸边停下。这里已经远离了游客密集的区域。
只有零星几个当地人或钓友散落在岸边。
熄火。
巨大的声浪消失。
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只剩下风吹芦苇的沙沙声和湖水轻柔拍岸的哗哗声。
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湖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空气里弥漫着水草和泥土的气息。
李言打开前备箱。
费力地把那个塞得鼓鼓囊囊的渔具包、折叠马扎和遮阳伞拖了出来。
装备展开的过程,就透着十足的新手笨拙感。
他按照渔具店老姜老板的“速成步骤”指导,给自己罗列了步骤一步一步开始操作。
1.支马扎,撑伞,这个还算顺利。
2.组装鱼竿,把两截竿拧在一起,有点费劲。
3.上线轮,把纺车轮卡到竿座上,拧紧。
4.穿线,这一步就有点懵。主线要从竿梢的导线环一个一个穿下来?他眯着眼,对着细小的孔洞,手指头显得格外笨拙。线还时不时缠在一起。
5.绑铅坠和浮漂,看着老板绑的示范觉得挺简单,自己上手,那小小的铅皮座和浮漂座,还有更小的太空豆,简直是在挑战手指的极限。用牙齿帮忙才勉强固定住。
6.绑鱼钩这绝对是噩梦。
细如发丝的子线,加上袖珍的鱼钩。
李言尝试了老板教的“快速子线夹”方法,但手指怎么都不听使唤,要么线滑脱,要么钩子绑歪了。折腾了快二十分钟,才歪歪扭扭地绑好了一副子线双钩。
7.挂饵他选择先用商品饵料。
按照说明,在饵料盆里倒了点饵,又加了点水。
搅拌……稀了,再加饵……又干了……反复几次,总算弄成一团勉强能捏住的状态。
他捏了一小团,挂在鱼钩上。
感觉有点大,又捏掉一点。
结果饵料太松散,入水估计就没了。
终于准备就绪。
他学着旁边不远处一个老钓友的样子,用力把鱼竿甩了出去。
“噗通!”
铅坠带着浮漂和鱼钩入水。
位置……大概离岸边四五米远。
浮漂在水面立了起来。
吃铅量似乎选大了,只露出顶端一点点。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李言坐在小马扎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根小小的浮漂。
心里默念:动啊,动啊……
风吹过。
浮漂随着水波轻轻晃动。
他以为鱼咬钩了,猛地一提竿!
空的。
饵料果然已经化没了。
鱼钩上空空如也。
他叹了口气。
重新捏饵,挂饵。
甩竿。
等待。
如此反复。
饵料换了几种,腥香的、奶香的。
甚至还试了试冷冻红虫,黏糊糊的,手感很怪。
浮漂偶尔会轻微地上下点动一下。
他要么提竿太早,要么太晚。
唯一一次感觉有东西拽了一下,他激动地用力一提!
结果……
鱼没上来。
鱼钩挂底了。
他小心翼翼地拉扯,最终还是把子线拉断了。
损失了一副钩子。
旁边的老钓友倒是挺悠闲,隔一会儿就上一条手指长的小白条。
李言看得眼热。
他忍不住开口请教:“大哥,您这……有啥诀窍吗?”
老钓友是个皮肤黝黑、话不多的本地人,看了他一眼,尤其看了看他那身行头和旁边那辆格格不入的豪车,笑了笑。
“新手?饵料开软一点,雾化好。漂调灵点。别死守一个点,偶尔轻轻提拉一下,逗逗鱼。还有……耐心点。”
说着,又慢悠悠地提竿,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鱼被提出了水面。
李言道了谢。
按照指点,重新调整。
饵料多加了点水,开得更软更黏。
浮漂往下撸了一点,让露出水面的目数多一点。
开始学着轻轻提拉竿尖,让水底的饵料动一动。
不知道是运气来了,还是方法奏效。
浮漂突然一个清晰有力的下顿!
李言心脏一跳,几乎是本能地手腕一抖,提竿!
竿尖瞬间传来一股微弱的挣扎力道!
“有了!”他心中狂喜。
小心翼翼地,学着老钓友的样子,把竿子立起来。
一条比手指略长、银白色的小鱼被提出了水面!
在空中徒劳地扭动着身体。
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小白条!”李言忍不住笑出声。
虽然小,但这是他人生钓上的第一条鱼!
成就感爆棚!
他笨拙地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