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三宗罪。
第一宗罪:《狩猎》揭露人性阴暗面,不符合当时“主旋律”导向,担心影响国内渔轮。
第二宗罪:《狩猎》在戛纳拿了金棕榈,这是啥,这不是“讨好西方审美”吗?这不是“舔西方”吗?这种“不够华夏”的片子不能给奖。
第三宗罪:陈卿太年轻了,拍《狩猎》的时候只有20岁,新锐导演需要“沉淀”一下,奖还是颁给那些献礼片或者名著改编的电影比较好。
有保守就有革新,金鸡保守派对《狩猎》的打压引起了革新派的强烈反弹。
革新派也给出了必须把奖给《狩猎》的三大理由。
第一大理由,《狩猎》的剧本、表演、导演手法全面领先同年作品,评奖应回归专业标准。
第二大理由,戛纳获奖证明其全球认可,若国内冷落,恐被诟病“闭门造车”。
第三大理由,华夏电影需要突破题材限制,金鸡奖若因循守旧,将失去公信力。
保守派和革新派谁也说服不了谁,吵的是不可开交,投票的时候更是各出手段,硝烟弥漫,连续两轮计票竟然都因为“程序问题”没有作数。
最后还是谢非向电影局提交了《狩猎》的欧洲影评翻译件,电影局领导看完后做出批示:“既然西方能承认其艺术价值,我们更应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