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块钱,我买的这个是二手的,送了我50发鸟弹50发鹿弹。”肖涛笑着说道。
他为了把这枪买下来,可是借了好多亲戚才凑够到了八十块钱。
然后又和卖枪的那家人打了借条,欠了20块钱才买下来。
“那不算贵,看样子这猎枪使用痕迹也不重,好好保养再用几十年不成问题。”王海洲点头说,听到王海洲给出不错的评价,肖涛脸上露出了笑容。
然后他又说道:“虽然说这霰弹好命中,但我还不太会,洲哥你到时候多教教我啊。”
“没问题,等上山了我教你,这种猎枪学习比步枪简单多了。”王海洲点头说。
上霰弹的猎枪杀伤范围大,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就可以使用了。
“那好,就麻烦洲哥了。”肖涛点头说。
王海洲和他说了两句就叫他过去吃饭,然后给帮忙搬东西。
肖涛虽然吃过了,但也跟着过去了。
饭桌上肖涛在得知王海洲这次打到了林麝,而他因为买枪错过了也是懊悔不已。
觉得自己怎么就运气这么差呢,又错过了好事。
王海洲安慰了他一番,表示等12月份还有大把机会,山里猎物多着呢。
吃完饭把碗筷收拾了,他们就开始搬东西。
首先搬的自然就是屋里的粮食回忆了,这是最重要的。
好在媳妇儿岳母都已经把粮食装袋了,空柜子很容易就搬到了后山,然后再一袋一袋的把粮食搬过去。随后又搬了装米面的小柜子,把其他一些粮食都搬到后面窝棚里。
赵雅妮她们收拾,王海洲和肖涛两人搬运。
“咦,我这丢了多年的簪子竟然在这墙边。”张红梅拿着一个银簪子惊喜的说道。
“还真是不找就出来了,想找咋都找不到。”赵雅兰笑道。
当年她们找遍了屋里都没找到。
“我这边也翻出来了咱们小时候玩的小木剑。”赵雅妮找到了两把木头剑。
王海洲从角落里翻出了一本发黄的日记本,好奇的道:“我岳父的日记吗,字真好看,不愧是老教师。翻开一页,他读了起来:“1966年5月3号,五岁的雅兰太调皮了,把姐姐雅妮打哭了,我狠狠的收拾了一顿,结果下午她就报复一般的尿床了,真拿她没办法……”
“哎呀姐夫,你别读了!!”赵雅兰红着脸的跑过来想抢。
“让我看看。”赵雅妮也走了过来,这文字勾起了她对父亲的思念。
“这边还有许多呢,都在这个抽屉仓里。”王海洲把日记递给两人。
这粗糙的纸有些发黄,上面的字迹也不是特别清晰,毕竟都是十几年前了。
不过就是刚刚那一段王海洲就对这位只见过几面,从没叫过一声爸的男人产生了佩服。
正是他这种良好的教育把赵雅妮和赵雅兰培养的这么好,性格虽各有不同,但两人始终亲密无间。如果他爸妈也能这样,也许他那弟弟也不会是如今这样子。
赵雅妮和妹妹两人拿着日记本好奇的看了起来,张红梅也凑了过去,这对他们而言都是满满的回忆。“咱们继续,把这个烂书案也搬过去吧。”王海洲指着面前少了一条腿的书案说道。
“好。”肖涛点点头,和他抬着出去了。
这个书案搬走,就剩下了两个木箱子,里面放着一些已经烂的不能再烂的衣服,还有一些旧物。他们翻了翻,在里面找到了两支老旧的钢笔,找到了赵雅妮和赵雅兰小时候的作业本。
还找到了一副缺了几个棋子的象棋,也是王海洲岳父赵清山的遗物。
最珍贵的则是五张夹在书里的邮票,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两张纪4邮票一张纪6邮票。
纪4纪6都是纪念开国的纪念邮票,在后世极为珍贵,一张能值一两万。
王海洲看了一下,还给媳妇儿道:“你拿一点塑料薄膜包着,这也是纪念物品了。”
“好。”赵雅妮点点头。
至此,这一楼搬的剩下两张床了,赵雅妮三人把东西收拾好就去木屋那边铺床了。
王海洲和肖涛把床上的稻草拿出去晒着,然后将床也给搬到了木屋跟前。
木屋里有床板,不需要这种老式的草床,就安装了一个在旁边的窝棚里。
等新房子盖好了,王海洲要将也床换了,他要制作新式的床,这种草床容易发霉和滋生跳蚤。床搬完了就是吃饭的碗筷厨具,还有那柴火啥的也全都搬出来。
王海洲把锅掀了拿去后山的灶台上按着,老婆小姨子她们搬了柴火。
一个早上他们算是将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剩下二楼上面有一些杂物没弄了。
“媳妇儿,你们去做饭,我和肖涛看看二楼的东西,你们就不用管了。”
喝了口水,王海洲看着赵雅妮说道。
“那行,你们搬吧。”赵雅妮点点头。
王海洲和肖涛喝完了水,就又回屋里去了,搭着梯子上了二楼。
虽然是土房子但也是有二楼的,有的是木板,有的是土楼,一般不住人,堆放的都是一些杂物。他家这二楼就是土楼,底层用木板,木板上面盖上了一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