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达三十亿的资金到手之后,白夜第一件事,就是让梦子去挖人。
先给梦子配上十个帮手,组建秘书组,然后,就是让秘书组去联系猎头、中介,明目张胆的去挖人墙角,买新型设备。
甚至有的,连公司也一起并购掉。
而最先被虚幻收购的公司,是知乎网络。
然后是音符工作室,以及相关的音乐版权。
再接着,是仓颉开源社区上,一个个由白夜所主导的开源项目。
这个过程中,白夜请来的老学长们,也从筹划《全民歌手》的各种制式合同,规避和国内外节目的版权冲突,变成了起草大量的交易合同,并辅助梦子他们进行合理避税。
白夜这么做,并不是准备低价收购掉知乎,然后踢展博出局,而是准备整合所有的资源,以更强的形态出击。
虽然因为系统要求,白夜不能公私混用,所以他收购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市场价”去收购。但是在合理的范畴内,为了迅速完成股权变更,进行溢价收购,也还是可以的。
比如白夜支付给展博三千万,收购知乎三成的股权,目前还在系统的容忍范畴之内。
而在白夜将自己所有的项目都卖掉后,成功就将自己的所有经营性项目都挂靠到系统牌保险公司。白夜在拿到售卖所有权的资金之后,白夜就先用些个人资金还掉了贷款。
那个《音乐库分成协议》贷出来的抵押贷款,对于那个行长来说属于是非常危险的黑料;也就是说,白夜现在清了账,算是给人家行长把手头上的这颗高危、易爆的雷排掉了。哪怕清偿后的款项没有合同预期的高,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正向业绩。
在没有了这个沉重的负累后,白夜那些抵押房、车的操作,就是非常常规的小事情了。
作为跨越多个国家的、可以和卖石油的联姻的世界性银行,他们其实非常的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手上的房子最多。
也因此,他们对魔都的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是非常的看好的。
所以,和白夜一起囤房,在他们看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一一因为风险被白夜扛了一部分。
至于说白夜不断购买车辆的举动,他们虽然不太理解,但是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作死的行为。毕竟白夜的账户余额,他们也清楚。
白夜也没有多和银行那边多交流什么,消掉了抵押契约之后,他就准备之后【个人资金】就只用来吃喝玩乐,所有的商业经营,都用有系统做大保底的【系统资金】进行。
从裴总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点一一对方大多时候都局限在“京都”,除了游戏,不论是摸鱼外卖、树懒公寓还是无名私厨,都并没有向外扩张的意思。
白夜此前也是不理解,为什么裴总的乌托邦型城市不去扩张。
但是,在看到了现实中的于总的遭遇后,白夜终于有些明白了。
在印象中,那个乌托邦型的超市相关的新闻,最多的是高工资、高福利,然后就是不断的关闭掉了一个个分店,关停了一个个利润过高的药店,断掉了一个又一个工业链的合作商;又或者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赔偿给客户多少多少东西;再有就是被这样那样的人碰瓷。
那个超市,似乎永远只在一座城市当中,从来没有说他扩张到了哪里。不像是同样名声不差的蜜雪,是尽可能的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
而写下《亏成首富》的青衫大佬,显然也是早已经有了相关的考量。
他知道摊子铺的太大之后,就需要大量的员工,而员工一旦上涨到一定的数量,就难免会鱼龙混杂。而同样的,店铺开到全国各地之后,也就难免会接触到各个城市的阴影中的蛇虫鼠蚁。
那种情况下,也就难以再说服读者,接受腾达以“真心”换来了“真心”。
毕竟,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参考文献”了。
仅有一个裴总监督,就难免会顾及不到远方的分店,也就容易让某些贪心不足的管理,铤而走险的贪墨员工福利。
哪怕设立监管,但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经验,已经说明了这东西终归是人构成的,是可以合谋的。毕竟和其他的公司相比,腾达的基础福利就已经非常非常的多了;哪怕贪掉了各种补贴,也依旧会让员工满怀感激。
而不论是裴总没办法及时的处理真正意义上背刺他的人,还是系统机械降神处理贪腐员工,都会对“腾达员工努力的工作以回报(背刺)裴总”的核心设定,产生极大的冲击。
毕竟众所周知,一旦乌托邦中开始出现第一个坏人,那么距离其崩塌,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同样的,当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判官的时候,裴总也将从被动黄袍加身的皇帝,变成彻头彻尾的系统傀儡。
更别说从高纬度来说,大家想看的,是裴总怎么用高福利“惩罚”员工;想看的是员工怎么曲解裴总的意思,以将一个个裴总觉得“稳亏”的项目“扭亏为盈”。
而不是想看“真实的商战”、“系统的名义”,或者黑暗斗争。
所以,在白夜有同款系统的情况下,正常来说,也应该是在网络上放开手脚,用精品游戏去攻城略地。同时,尽可能的在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