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绣花片
这天周傲冬看见女儿又拿出一本物理书时,彻底忍不住爆发了:“滚滚滚!我搞了一辈子纺织没听说过这些鬼画符!你不是爱上课吗?你给我去里弄生产约上课去!″
秦想想安静如鸡,内心欢呼,她坐在小板凳上吃粱饭糕,感觉到由衷的畅快。
没想到有一天,她也成为她妈的鬼见愁。
小声吹口哨。
“我跟街道王主任说了,你去跟着参观学习学习。”街道王主任是周傲冬的旧友,两人相识多年,彼此很相熟,周傲冬说自家闺女爱上课,送去里弄组帮忙搞培训,把街道王主任给惊呆了。王主任也算是看着秦想想这个小作精看大的人,虽然见的次数不多,总是听周傲冬说起这愁人的闺女,对秦想想过去的事迹如数家珍。而秦想想随军之后,又是当厂长,又是当劳模,可把王主任震惊坏了。王主任:“这难道叫′浪()女′回头金不换?”实际上王主任对秦想想还是有点不以为然,论起轻工业,国内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沪市,东北是重工业帝王,那么从民国开始,沪市就是轻工业的皇后,而秦想想这么一个沪市大厂纺织子女去偏远海岛当厂长,那就是“不做凤尾,去做鸡头”不过就是"降维打击"嘛。
哪怕做出点成绩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他们沪市街道管理下的里弄生产组,别看它普通,其中却是大有乾坤,卧虎藏龙!
里弄生产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沪市把广大家庭妇女都组织起来,开办了许多弄堂小工厂,包括玩具、纺织缝纫等等手工业生产组……发展到七十年代,从业者人数庞大。
里弄生产组多是按天计费,最开始一两毛一天,到现在最高的能有七八角一天,如果一个月满勤,去掉星期天全都放假不生产,一个月可以拿到二十六天的计日工资,算工资七角一天,一位家庭妇女做满二十六天,一个月就能有十八块二角的工资,可以用来填补家用,并且时间上很灵活,有急事可以不来,只他半个月,就拿半个月的工资,哪怕做个十五天,也能有十块钱的工资,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里的妇女。
一开始的从业者多以成了婚的家庭妇女为主,目的是为了给家庭妇女创收,后来里弄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到现在,早已不局限在家庭妇女。再加上七十年代后,回城知青如同过江之鲫,里弄生产组这下成为了安排知青工作的最佳蓄水池。
回城知青讨要工作的,全都往里弄生产组里扔,到现在,想要加入里弄生产组,也都要“等名额"!
曾经不起眼的里弄生产组,也逐渐成了个香饽饽。“里弄生产组?去看看就去看看。"秦想想这会儿也没什么兴趣跟亲妈周傲冬继续耗下去,去里弄生产组好啊,摸摸鱼,吃点街头糕点,混过一天是一天。黎剑知:“我跟着你一同去看看。”
里弄生产组,对黎剑知来说都可以算是“历史古迹"了,八(-)九十年代后,里弄生产组也转变成了注册企业,逐渐正规化,弄堂小工厂消散在人们的视野中。
秦想想:“谁带孩子?”
黎剑知:“把孩子一起带过去,咱们一家子到处逛逛。”秦梧桐:“我来带孩子!”
黎剑知:“岳父,我也喜欢带孩子。”
周傲冬:……“我闺女找的男人倒是和我找的男人差不多。黎小胖却是主动说:“我要和外公在一起!“他准备忽悠外公下馆子去,背着爹妈吃独食。
穗穗:“我要跟哥哥在一起。”
“行吧。“黎剑知搂住自家媳妇儿的肩膀,小声道:“咱们夫妻二人世界,你若上课,我就递笔;你教化学,我教数学……咱俩就是最佳夫妻搭档。”秦想想推了推他的手,心想你别影响我摸鱼。秦想想所要去的弄堂有好几个生产组,除了缝纫、纺织、纱头竞然还有橡胶组和拉链组,看来这些年来,里弄生产组干得是如火如茶。里弄生产组的工作场所一般是在简陋的老房子里,或者是临时搭成的工棚里,生产组人员多是妇女,现在男人也有不少。王主任道:“现在那些个待业青年,回城知青,也多安排在里弄生产组。”说起这个,王主任就感到头疼,这里弄生产组原先目的是为了给家庭妇女业余时间创收,开拓了按天收费和按件计费的方式,让家庭妇女一个月多赚一些收入,这本来是莫大的好事。
结了婚的家庭妇女们都很满意这个模式,也不嫌弃十块钱的工资少,上个十五天就能获得十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病退知青、以及居民的独生儿子、独生囡儿多了,成了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因为独生子女不符合下乡政策,就得留在城里……总要给这些青年安排位置吧?
国营工厂里安不下,于是都给拉到里弄生产组里去。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对里弄生产组的条件可就不满意了,年轻人嫌弃工资待遇低,一个月上满二十六天也就十几块钱,而工人转正后就有三十几,更别提其他的职工单位福利。
在如今的相亲市场上,人家听说你的工作是里弄生产组的从业人员,便要皱皱眉。
周傲冬曾经给闺女弄到国营大厂细纱车间的纺织女工名额,这可是别人求不来的好工作,即便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