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高地厚。
户部不是刑部。
刑部查案,人证物证,去调查一下就行。
而户部是税收,跟数字有关系,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税收多少,这些东西真要算出来,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不少户部官员甚至都在打赌,许清宵整理完这些卷宗要多长时间,目前支持最高的是半年。
而对其他部门来说,这样也好,至少许清宵总算是可以消停大半年了。
然而对于许清宵来说,上百个箱子不算什么,反而越多越好,他要一笔一笔看,一笔一笔查,这样才能更加了解户部的情况,大魏的情况。
上百个箱子,六千份卷宗,许清宵不敢太快看完,需要认真去看,并且用表格统计。
至少十五天的时间,还算不错。
就如此,翌日。
一群熊孩子出现在学堂中,许清宵无心顾及,直接让这帮熊孩子先去耕田。
没错,就是耕田。
许清宵懒得教他们什么认字识字,学堂有一块地,本身就是用来种植花草的,差不多一亩大,让这帮熊孩子耕地刚刚好。
意思也很简单,先让他们吃吃苦,然后再慢慢教,什么时候把地耕好了,什么时候再教真正的东西。
不过一帮熊孩子玩得挺开心,在泥地里面打滚,倒也没有反感。
而房内,许清宵则在没日没夜地看书。
十五日后。
六千份卷宗,许清宵全部看完,并且列好所有的数据综合,甚至还画了一张未来趋势图。
而当许清宵看完这六千份卷宗后,也总算明白大魏国库的钱去了什么地方。
四成是官员收入,底层官员极为庞大,哪怕一个人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年也是十二两,大魏目前官员三百七十万人,巅峰时期高达七百多万。
所以每年收入一上来,先有四成是要拿出去给官员们发俸。
三成是军饷,没有战争的时候,军饷不会太多,毕竟军兵的俸禄不多,主要还是在伙食住宿等上面花销大。
不过一旦打起仗来,一万万两白银都不够用半年,光是抚恤金你都不知道怎么花。
剩下的一成半,是用来赈灾一类的花销。
最后的一成半,其中一成是杂事开支,正常的国家维护,比如说某某县衙需要修补了,比如说官员要出差,包括一些外使来了,你要赏赐吧?谁做了不错的事,需要赏赐吧?
而半成,是用来发展国家的。
这就是目前大魏的开支。
简直是……穷的令人发指。
国库半成用来发展国家?这国家能昌盛吗?
而且最恐怖的一点是什么?
是许清宵看完如此之多的卷宗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些钱一笔都不能节省了,官员收入不能再减了,军饷可以动一动,可自己不敢动,这涉及到了武官上下的利益。
一成半的赈灾银之类也不能动,这是应付突发情况。
杂事开支也省不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多,总不可能衙门破了你不去修缮吧?
而发展国家的半成,更不可能动了。
本来国家就已经发展不起来了,还动这个银两?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
想省钱是不可能省钱了。
只能赚钱了。
甚至省钱反而是加速王朝衰败。
想要解决大魏当下的麻烦。
一个字。
难!
可再难,许清宵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制定计划了。
“女帝啊女帝,要是我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你不封我个王,你别怪我真叛国啊。”
许清宵心中自语。
这个天大的麻烦,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只怕直接跑路了。
许清宵一开始也升起了无力感,但很快调整好了心态。
问题大不要紧。
主要看有什么好处。
要是自己解决这个大问题,女帝怎么着也要封自己一个王位吧?
这事一点都不开玩笑,几乎不亚于,北方蛮夷杀到京城,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灭了千万蛮夷,杀到人家老巢。
不封王,说不过去。
白纸出现。
许清宵沾染一点点墨汁,而后开始在白纸上写字。
大魏财政完全是畸形,不能省钱的情况下,就只能赚钱。
那么怎么赚钱是一个问题。
【第一:提高底层生产力】
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家富裕或不富裕,看的就是底层和中层,底层生产力起来了,就会诞生许多中层,然后国家就能逐渐富裕。
而现在大家都是底层,甚至都是地下层了,谈什么富裕不富裕。
想要提高底层生产力,三个办法可以解决。
【种子】、【水车】、【化肥】
种子很简单,类似于土豆番薯这种东西,先把肚子喂饱再说,吃的好不好无所谓,最起码不能饿着。
水车目前已经在施行,只要效果一出来,直接呈交给陛下,然后举国建设,务必争取每一处良田都有水车工程,家家户户的田里都能喝到水。
既解决了百姓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