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在讲台上,粉笔灰簌簌落下。
“多么荒谬、多么卑劣、多么令人不齿的借口!于谦若有反心,在京师兵权在握、百官拥戴之时,岂容你朱祁镇复辟?!他当时只要稍有动作,你朱祁镇早就死在南宫了!他保的是大明江山!不是哪一任皇帝!”
林啸深吸一口气,眼神扫过每一个震惊呆滞的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于谦之死意味着什么吗?”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用尽全力,仿佛要刻进历史的深处,写下一个触目惊心的等式:“于谦=大明续命200年!!!”
笔画力透黑板。
“没有于谦的果断决策和死战决心,1449年的京师,很可能就是1127年的汴京重现!大明可能在他朱祁镇手上,仅仅传承了四代八十多年就轰然倒塌!”
“是他于谦,用自己的胆识、智慧和无与伦比的责任感,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于既倒,生生将大明国祚延长了近二百年!”
“现在,你们还觉得,朱祁镇仅仅是一个叫门天子、一个留学生、一个复辟太上皇吗?”
林啸猛地转身,用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给朱祁镇盖棺定论:“他是杀害自己最大恩人、杀害大明再造功臣的忘恩负义之徒!是自毁国本的千古罪人!”
“说的好!”
“朱祁镇就是这个又蠢又坏的畜生!”
“是妥妥的千古罪人!”
“赵构跟他一比,都稍显得善良,杀岳飞他好歹挣扎一些!”
“可朱祁镇呢!没有纠结,没有犹豫!他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杀了于谦!”
死守着知识没有剧透的赵麦可等人,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当即终于也忍不住义愤填膺的附和起来。等了半天,他们等终于等到了这里。
可以说,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虏,甚至被裹挟着叫门扣关,甚至复辟等等,都可能因为是这样或者求生欲望的支持。
但他复辟后,杀于谦!
绝对就是他又蠢又坏的体现!
洪武朝堂,死一般的寂静。
“朱祁镇,他,他复辟之后,还杀了于谦?如同,赵构杀了岳飞?”
朱元璋的脸上的愤怒都不够了,朱祁镇此举,好似晴天霹雳,直接击中了他,抽走了他所有情绪,让他终于愤怒不起来了。
他眼中似乎已经燃烧不出新的愤怒火焰,只剩下麻木和冰凉,他呆呆的望着朱标,望着洪武朝的文武百官,喃喃低语:“好,好一个忘恩负义,好一个朱祁镇……你这是毁国本,你这是动摇大明根基啊!”朱元璋虽然也看不起大臣,可于谦这种大臣都被杀了,这岂不是说,他建立的大明,甚至就是南宋,甚至不如南宋。
永乐朝堂。
“那是…那是能续国两百年的大才!那是社稷的脊梁!!”
朱棣的声音充满颤抖和无尽的悲凉,他盯着天幕,仿佛穿透虚空到朱祁镇,惨笑着:“就这样杀了?”“哈哈哈哈哈……续命?谁敢为你续?谁能为你续?还有哪个忠臣良将会为大明续命?”
“咱就是要为这样的后世子孙,打下这样一个盛世?”
朱棣最大的执念,终于被朱祁镇毫不客气斩断了。
朱高炽、朱瞻基等人,也全然是沉默和愧疚。
其他时空,同样被这突破想象下限的卑劣所深深震撼。
大唐,李世民脸上的戏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愣愣地看着天幕:“…杀…再造功……”
他猛地看向一旁同样惊愕失语的长孙无忌,又难以置信地转向同样一脸震撼与厌恶的魏征、房玄龄、李靖等人。
“为…为何?”
李世民声音里充满了巨大的困惑与痛心:“世间竞有如此…如此蠢笨短视、忘恩负义、丧尽天良之君?他难道不知国家柱石乃立国之本吗?!”
巨大的荒谬感和对君王基本道德底线的崩塌感,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李世民都感到了彻彻底底的无语。三国,刘备的脸瞬间凝固,整个人如同石化。
随后刘备反应过来,看向诸葛亮,深深的叹息:“孔明……我观遍史书,想尽人心险恶……亦未曾想……竟有人能无情无义,昏聩至此……视匡扶社稷之臣如草芥……”
“他还是皇帝……哪怕王莽,哪怕始皇,哪怕胡亥,甚至哪怕刚刚那宇文赟、那高玮,都比他要好一百倍,一万倍吧?”
诸葛亮羽扇轻摇的手早已僵住,面对刘备的询问,他也只能叹息:“千古奇冤,莫此为甚!良将之功可盖世,奈何君王心似豺狼……亮……只觉心寒意冷矣。”
虽然是涨了见识,但诸葛亮也感觉到悲凉,这样对待救国之臣,何谈君道?何谈国运?
“悖逆人伦,如此蠢物,不配为帝!”
大秦,咸阳,赢政紧锁的眉头下是深深的鄙夷:“寡人羞与此人为伍!”
当然,最受震荡的,还是在景泰朝堂。
“于谦,你……”
朱祁钰和群臣的目光,都齐刷刷的打在于谦身上,却发现哪怕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他面庞上也没有一点儿变化。
反而面对景泰帝朱祁钰的目光之时,有所躲闪。
“请陛下责